[实用新型]一种打钮机上的故障排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3736.8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7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邓洪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利民亚洲太平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06 | 分类号: | A44B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朱以智 |
地址: | 中国香港干诺***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钮机上 故障 排除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钮扣的装置,具体是指其上用于快速排除故障,如在料斗和传输部之间卡钮故障的机构。
背景技术
金属钮扣作为一种配件,广泛的用于各种生活日用品上,比如衣服,目前生产钉装此类钮扣的装置,通常是将钮扣的公母配件分别装在设于该装置上的每组料斗内,然后通过与料斗连接的传送通道传送到工作台,两种不同的配件到达工作台后相配合,再经挤压,即可完成一个钮扣钉装的加工,为了防止多个钮扣配件在通道出口堵塞,在料斗内还设有搅拌装置,但即便如此,通常还是会发生钮扣配件在出口处堵塞的故障,钮扣配件到不了工作台,从而影响生产,为了消除这类故障,通常需要人工将料斗通过工具拆开,检查故障原因,清楚堵塞的钮扣配件,清除故障后再将料斗组装好,这样,清除故障花费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采用手工拆开料斗、快速排除故障诸如钮扣配件在传输通道上阻塞,并快速恢复生产的用于打钮机上的故障排除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打钮机上的故障排除机构,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上的工作台,设于本体上且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复数组料斗,工作台与料斗之间设有传输部,料斗与本体之间铰接,每组料斗由前盖、后盖及设于二者之间的中圈组成,所述 传输部下端与工作台之间通过可分离的锁扣连接;中圈上设有复数个可旋转的固定部,固定部上均设有阻挡环,后盖与中圈之间通过阻挡环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后盖依次由传动部、透明盖及设有环形槽的圈体一体成型而成,阻挡环与环形槽相结合。
进一步,所述可旋转的固定部至少为三个。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由阻挡头、阻挡环、曲柄、带孔的固定片,所述阻挡环与阻挡头一体成型,曲柄一端与阻挡头相连接,另一端设于固定片的孔内;固定片固设于中圈上。
进一步,所述前盖与中圈之间采用可分离连接,二者之间通过锁紧手柄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盖、后盖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料斗与本体之间铰接,发生故障时,手工打开传输部与工作台连接处的锁扣,转动料斗到一定位置,便于工作人员查看和修复,而料斗前和后盖采用透明材质做成,有利于维修人员查看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时,只需将与后盖连接的用于传动的皮带取下,转动曲柄然后旋转其中一个固定部,其上的阻挡环与后盖脱离,此时即可取下后盖;同样地,所述前盖与中圈之间采用可分离连接,二者之间通过锁紧手柄活动连接,有故障发生时,只需拉动锁紧手柄,即可将前盖取下;进而消除故障,整个过程手工即可完成,无需任何工具,因此花费时间较短,有利于尽快恢复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本体与料斗相结合后去掉料斗后盖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斗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料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料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3所示,一种打钮机上的故障排除机构,包括本体1,设于本体1上的工作台2,设于本体上且位于工作台2上方的三组料斗3,工作台2与料斗3之间设有传输部4,每组料斗3与本体1之间铰接,料斗3由前盖301、后盖302及设于二者之间的中圈303组成,所述传输部4下端与本体1之间通过可分离的锁扣5连接;中圈303上设有三个可旋转的固定部6,固定部上均设有阻挡环602,后盖302与中圈303之间通过阻挡环602结合在一起。
所述后盖302依次由传动部302a、透明盖302b及设有环形槽302c’的圈体302c一体成型而成,阻挡环302与环形槽302c’相结合。
所述固定部6由阻挡头601、阻挡环602、曲柄603、带异形孔的固定片604,所述阻挡环602与阻挡头601一体成型,曲柄603一端与阻挡头601相连接,另一端设于固定片604的异形孔内,便于从曲柄603从固定片604内旋转出来;固定片604固设于中圈303上。
前盖301与中圈303之间采用可分离的连接方式,二者之间通过锁紧手柄7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利民亚洲太平洋有限公司,未经普利民亚洲太平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37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轴防护装置
- 下一篇:带气泡分离式污泥粉碎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