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孔灌注桩土体摩阻力消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73476.4 | 申请日: | 2012-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6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卫丹;葛春晖;王恒栋;沈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5/6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李浩东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灌注 桩土体摩 阻力 消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设计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 一种钻孔灌注桩土体摩阻力消除装置,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钻孔灌注桩桩是构筑物的重要结构构件,主要是利用土体的摩阻力以及端阻力来提供抗拉抗拔承载力,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必须消除特定区域的土体摩阻力,如存在较大负摩阻力的桩基或者深埋桩基的静载试验阶段,因此必须采用专门的技术措施来完全消除桩顶至地面的摩阻力。
目前钻孔灌注桩常用的减摩措施为双套管技术,目前国内一般采用钢材作为套管材料,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
1、现有钢套管工艺内外套管间易灌入大量水土及浆液,导致内外套管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影响单桩承载力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2、钢套管的限位装置简易且操作困难,不可进行环状限位,且吊装和沉放内外钢套管时同心度较低,桩身的垂直度难以保证,势必影响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尤其当桩基抗压时,其受力表现为偏心受压,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3、钢套管工艺装置自重大,吊点设置及抬吊严格要求、吊装困难、风险大;
4、钢套管接头焊接同心度及垂直度偏差较大,且焊接工序复杂、用时较长,焊缝表面平整度差,无疑会增大内外套管间的环向摩擦力;
5、对于长期承受负摩阻力的桩基而言,钢管耐腐蚀性能不佳;
6、用钢量大,回收困难,不符合经济、节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钻孔灌注桩土体摩阻力消除装置,既能满足试桩过程中消除摩阻力的要求,又能降低建设的成本,体现环保节能耐久的理念,克服了现有施工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孔灌注桩土体摩阻力消除装置,它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外壁处形成密封圈限位部,密封圈限位部处套接有可滑动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土体摩阻力消除装置,采用玻璃钢管结合橡胶密封圈形成可靠的双管构造,该构造能够阻止施工期间泥浆进入双管之间的夹层,内外双管实现无摩阻力滑动,从而使双管之间的摩阻力得到消除,消除摩阻力的性能以及耐久明显优于钢套管,经济,环保,节能,该套装置利用玻璃钢的材料特性,质量轻、强度高,表面光洁度高,摩阻力小,施工过程中吊装,定位便捷,同时玻璃钢管的耐腐蚀性能后,对于桩基的长期使用有利。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密封圈限位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 一种钻孔灌注桩土体摩阻力消除装置,如图1至图2中所示,它包括内管1和外管2,形成内外双管构造,内管1和外管2之间形成间隙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外壁处形成密封圈限位部3,密封圈限位部3处套接有可滑动橡胶密封圈4,可滑动橡胶密封圈构造能阻止泥浆进入套管之间的间隙。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内管1和外管2为玻璃钢材质。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内管1外壁处分布有凸起的密封圈限位部3。
本专利技术采用玻璃钢管结合橡胶密封圈形成可靠的双管构造,该构造能够阻止施工期间泥浆进入双管之间的夹层,内外双管实现无摩阻力滑动,从而使双管之间的摩阻力得到消除。消除摩阻力的性能以及耐久明显优于钢套管,经济,环保,节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3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送桩器
- 下一篇:SMW工法桩机非对称步履式行走底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