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降幕式气液交换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2883.3 | 申请日: | 201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7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健祥 |
主分类号: | B01J10/00 | 分类号: | B01J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降幕式气液 交换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化工生产中的气液相反应或吸收接触的情况。属于气液传质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板式塔是气液传热、传质过程的常用设备。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行为对板式塔的传热、传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常规塔设备考虑到气液传质设备的工程因素,通过改造塔体内的塔板结构或安装填料追求尽可能大的比表面积,促进气液传质。一般地,化工生产中运行的板式塔是液体由降液管向下流动,从专门设定的降液管与下层塔板间的缝隙进入并水平穿过下层塔板,这样反复一直流到塔釜。塔板上的液层厚度由出口堰的高度决定,而气体则自下而上通过踏板上的开孔,进入并穿过版上液层实现传热、传质。在这种传统的板式塔中,板式塔中都是弓形板,气液两相的接触在板上的液层中进行,气体通过塔板是需要同时克服塔板上液体重力、板层阻力与表面张力。此外对于溶液型液体与气体之间传质设备,往往由于持液量不够,过程中可能析出固体,堵塞部分通道甚至堵塞,使整个塔设备而不能适应。常用板式塔设备持液量往往不大,还受到操作弹性范围的限制,容易产生固体堵塞。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双圆环形塔板,形成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环形液幕,可在相同的塔径中提供更大的气液接触面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问题,通过采用双环形塔板,在保证大持液量的前提下,提供了传质面积大,阻力小,传质效率相对较高的新型降幕式气液交换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降幕式气液交换设备,包括:塔壁、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塔釜、液体出口、塔柱、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板由两种形式的塔板共同构成,塔板A呈大圆环状,与塔体紧密相连;塔板B呈小圆环状,与塔柱紧密相连。
所述的塔板A的内沿的上表面设有锯齿形上堰,所述的塔板B的外沿的上表面设有锯齿形上堰。
所述的塔柱,为多段相连的管状物,柱节为法兰连接,并固定塔板B。
所述的塔板A的上堰高h1=20-200mm,h2=2-180mm,所述的塔板B的上堰高h3=20-200mm,h4=2-180mm。
所述的塔板A的内缘下沿或者B的内外缘下沿含有分布齿,分布齿高h5=5-200mm。
所述的塔板中平面区内设有孔,孔径为φ=1-15mm,数量1-3个。
所述的塔壁为多段叠成型,每节塔内可安装单层或多层环形塔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气液交换设备采用的双圆环形塔板使得气液接触面积增加,阻力小,传质效率提高,塔板上可根据具体项目的工艺特点,设计不同高度的锯齿上堰,从而保证合适的持液量;该气液交换设备具有气体和液体的流量变化范围——操作弹性大,不会产生由于气体和液体流量变化而引起液泛和漏液现象,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气液接触仅在液幕上鼓泡,反应塔系统阻力特别小;塔板结构简单,制作与操作简单,可以用以用与工艺物料相适应的金属材料或者耐酸陶瓷材料直接制成以适应该系列物料可能强腐蚀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液交换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气液交换设备结构Ⅰ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环形塔板A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环形塔板A的俯视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环形塔板A的结构a-a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环形塔板B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环形塔板B的俯视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环形塔板B的结构b-b放大图。
其中:
1-塔体;2-塔板B;3-塔板A;4-塔壁夹层外壁;5-塔柱;6-柱节;7-密封垫片;8-气体进口;9-液体出口;10-下封头;11-上封头;12-气体出口;13-液体入口;14-保温层;15-检测口;16-上齿堰;17-下齿堰;18-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液交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气液交换设备,包括:塔体1、气体出口12、气体进口8、液体入口13、液体出口9、塔柱5、塔板B 2、塔板A 3的外环与塔体1紧密相连,塔板B 2的内环与塔柱5紧密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健祥,未经王健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28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叶复烤烟梗烤后碎烟分离及收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杀菌功能的食品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