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光伏馈电线的信号双向寄生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0537.1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0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薛黎明;刘伯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禅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9/12 | 分类号: | G08C19/12;G08C19/36;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馈电 信号 双向 寄生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双向馈送连接系统,尤指一种利用光伏直流馈电线的信号双向寄生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电站监控就是将光伏电站的逆变器、汇流箱、辐照仪、气象仪、电表等设备通过数据线连接起来,用光伏电站数据采集器进行这些设备的数据采集,并通过GPRS、以太网、WIFI等方式上传到网络服务器或本地电脑,使用户可以在互联网或本地电脑上查看相关数据,方便电站管理人员和用户对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查看和管理。
此外,还可以进行集群监测和管理,无需到现场逐台设备查看状况,更有利于进行数据汇总、生成曲线、数据分析,网络监控更加便于进行远程管理,大量节约人力成本。
由于技术市场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国内电力行业及其特殊性,对监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每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这就要求有一个包括传感装置、信号处理及传输装置的综合系统,由它来完成以上功能。在这其中传感及信号处理装置技术成熟、集成度高、模块化小型化好;而对于传输装置,由于在光伏电池板阵列中没有现成的传输线,所以传输装置成为解决电池板逐个实时监控的瓶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简易、且既无对外干扰又不受外界干扰的利用光伏馈电线的信号双向寄生传输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利用光伏馈电线的信号双向寄生传输系统,包括通过直流馈电线连接的总控室和若干个电池板组串,总控室内设置有信号控制单元,电池板组串内设置有分信号单元,直流馈电线上串接的部件上均并联设置有交流耦合电容,直流馈电线及其上设置的交流耦合电容构成交流信号输送路线,信号控制单元和分信号单元之间通过该交流信号输送路线来相互传输交流信号。
进一步,所述信号控制单元包括通讯信号接收机,该通讯信号接收机与所述直流馈电线之间设置有感应式信号传输单元,感应式信号传输单元将所述直流馈电线上输送的所述交流信号传送到通讯信号接收机,或将通讯信号接收机发出的交流信号传送到所述直流馈电线来进行输送。
进一步,所述分信号单元包括采集编码模块,该采集编码模块与所述直流馈电线之间设置有感应式信号传输单元,感应式信号传输单元将所述直流馈电线上输送的所述交流信号传送到采集编码模块,或将采集编码模块发出的交流信号传送到所述直流馈电线来进行输送。
进一步,所述直流馈电线包括正极馈电线和负极馈电线,所述感应式信号传输单元包括天线双工器和天线,该天线与正极馈电线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并且两者间隔的间距填充有绝缘介质;天线与天线双工器的天线端相连接,天线双工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发射端输出线和接收端输出线,该发射端输出线和接收端输出线用于与所述通讯信号接收机、采集编码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天线双工器与所述负极馈电线之间通过第二交流耦合电容相连接,形成信号虚地。
进一步,若干个所述电池板组串对应于一个汇流箱,一个所述电池板组串包括若干个串联设置的电池板,一个电池板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分信号单元。
进一步,所述直流馈电线上串接的部件包括所述电池板,设置在所述汇流箱内的开关、断路保护、保险装置。
进一步,所述绝缘介质为低信号损耗的绝缘材料。
进一步,所述天线预制在所述正极馈电线中。
进一步,所述感应式信号传输单元采用感应式信号耦合方式工作。
本实用新型方便简易、且既无对外干扰又不受外界干扰,系统集成在现有太阳能电池板中,节省材料及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制造的效率和通讯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此外,信号对外的辐射很低或基本没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连接结构及信号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耦合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 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禅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禅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0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