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椎间盘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70377.0 | 申请日: | 2012-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1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 发明(设计)人: | 徐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317 | 分类号: | A61B1/317;A61B1/06;A61B1/0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 地址: | 3115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椎 间盘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间盘镜,它主要适用于人体的颈椎和颈椎间盘手术中,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人的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 传统的手术方法需要开刀切除颈部全部的椎间盘,再植入金属移植物、人工椎间盘或骨组织,属于开放式的大手术。直接打开脊髓腔,可能导致神经粘连、硬膜外出血、神经损伤或神经局部缺血等并发症。
中国专利号2011201404254公开了一种名称为“颈椎间盘镜”的实用新型专利,它包括物镜系统、主体装置、目镜系统、器械通道装置、输水装置、照明装置和外镜管;外镜管、器械通道装置、输水装置、照明装置和外镜管均与主体装置连接,外镜管的形状为圆形,物镜系统位于外镜管的前端,目镜系统位于主体装置的后端,照明装置和输水装置位于主体装置的中部,所述外镜管的外径为3.9-4.1mm,其工作长度为69.5-70.5mm。这种结构的颈椎间盘镜其外镜管的外径大,工作长度短,不能适用于颈椎间盘孔较小的人,也不适用于人用于还较胖的人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的颈椎间盘镜,它可以适用于颈椎间盘孔较小的人或用于还较胖的人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颈椎间盘镜包括外径较小的颈椎间盘镜,包括物镜系统、主体装置、目镜系统、器械通道装置、输水装置、照明装置和外镜管;外镜管、器械通道装置、输水装置、照明装置和外镜管均与主体装置连接,外镜管的形状为圆形,物镜系统位于外镜管的前端,目镜系统位于主体装置的后端,照明装置和输水装置位于主体装置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镜管的外径为3.6-3.7mm,其工作长度为84-86mm。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颈椎间盘孔较小的人使用,还适用于 还较胖的人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镜管的外径为3.6mm,其工作长度为85mm,输水孔道的内径为0.84mm,器械通道的内径为2.0mm,以便相互之间的匹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紧凑,使用及安装方便、可靠、安全;外镜管的外径小,适用于颈椎间盘孔较小的人使用;由于外镜管的工作长度长,较胖的人也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照明装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输水装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左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镜管1、物镜系统2、照明装置3、主体装置4、器械通道装置5、目镜系统6、转像部分7和输水装置8组成。其中:外镜管1、照明装置3、器械通道装置5、转像部分7和输水装置8均与主体装置4连接,物镜系统2位于外镜管1的前端,目镜系统6位于主体装置4的后端,照明装置3和输水装置8位于主体装置4的中部。这些结构和连接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等同,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外镜管1的形状为圆形,其内设置有光学孔道11、物镜管12、输水孔道13和器械通道14;在本实施例中,外镜管1的工作长度L为85mm,外镜管1的外径为3.6mm,输水孔道13的内径为0.84mm,器械通道14的内径为2.0mm。光学孔道11与物镜管12在同一轴线上,光学孔道11和物镜管12与器械通道14上下分布;在本实施例中输水孔道13有两个,它们分别分布在光学孔道11和器械通道14之间的左右两侧。该外镜管1位于整个产品的前部,在手术中需要进入人体的颈椎中,故其尺寸的大小决定了整个手术的最终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外镜管的外径为3.6mm,适用于颈椎间盘孔较小的人使用;外镜管的工作长度为85mm,适用于较胖的人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0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