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归集物品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0244.3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9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侯圣勇;侯圣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圣勇;侯圣猛 |
主分类号: | A47B13/00 | 分类号: | A47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物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主要关于齿轮或无齿轮的构造关系及其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具体是一种自动归集物品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没有类似简单实用的技术,且市场中没有类似产品。表面以桌面为例,物品以用餐后在桌面留下的物品为例,实例背景选择学校。在学校的午饭或晚饭高峰期,由于用餐的学生数量很大,清洁工人往往不能迅速擦干净桌子,且清洁时来回走动也要占用学生的时间和活动空间。
发明内容
一、发明的目的
本说明中归集和回收同义。发明的目的是实现自动归集桌面或某平台上的物品,归集用的材料可重复利用,归集系统易清洁维护。
二、发明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一种自动归集物品的系统,包括:
第一轮组(1):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包括第一左轮(1L)、第一右轮(1R)、盖板(10)和第一轮组(1)的固定点(8)。第一左轮(1L)连接第二左轮(2L);
第二轮组(2):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包括第二左轮(2L)、第二右轮(2R)、第二外轮(2W)。第二右轮(2R)连接第三轮组(3);
第三轮组(3):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第三轮组(3)连接第四左轮(4L);
第四轮组(4):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包括第四左轮(4L)、第四右轮(4R)。第四右轮(4R)连接第一右轮(1R);
第五轮组(5):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包括第五左轮(5L)、第五右轮(5R)。第五左轮(5L)通过传送带(20)连接第二外轮(2W);
盖板(10):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通过固定点(8)与第一轮组(1)连接;
起始轮(12):固定于桌体(901)上,可缠绕归集材料(14);
启动装置(13):固定于桌体(901)上;
回收通道(15):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
回收传送带(16):固定于桌体(901)和归集箱体(900)下方。
发明的核心是一种自动归集物品的系统,并不仅限于归集杂物,更不限于用在学校、餐厅,归集用的材料也不限于塑料膜。
三、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特点或积极效果
现有技术中齿轮或传送带的传动关系复杂,且市场中没有类似产品。使用此种产品,擦桌子等归集物品的工作将不再用人工,收集物品完全实现自动化,从而用最少的人力收集物品。归集物品用的材料亦可自动循环利用,且系统易清洁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归集系统示意图
图2为归集箱仅有传送通道作用时的归集系统群示意图
图2-1为回收箱仅有回收通道作用时的单个回收系统示意图
图2-2为各回收系统组成的回收系统群示意图
图3为回收系统中各轮的侧视图
图4为第一左轮(1L)、第一右轮(1R)、第二左轮(2L)、第四右轮(4R)的正视图及第三轮组(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归集系统示意图,图中轮n和轮n左/右/外通过共用轴转动。该归集系统包括:
第一轮组(1):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
第二轮组(2):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
第三轮组(3):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
第四轮组(4):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
第五轮组(5):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
拆卸面板(6):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图中用虚线表示,紧贴第五右轮(5R),在正视图的背面。用于拿放第五右轮(5R)上的归集材料(14),也用于清洁归集箱体(900);
滚轮(7):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用于移动归集箱体(900);
固定点(8):将盖板(10)和第一轮组(1)合二为一;
盖板(10):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通过固定点(8)与第一轮组(1)连接;
起始轮(12):固定于桌体(901)上,可缠绕归集材料(14);
启动装置(13):固定于桌体(901)上,启动一次系统运作一个周期时段:第五右轮(5R)转一周,其外周长等于桌面长度(L);
回收通道(15):固定于归集箱体(900)上;
回收传送带(16):固定于桌体(901)和归集箱体(900)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圣勇;侯圣猛,未经侯圣勇;侯圣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0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