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褐煤滚筒干燥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70092.7 | 申请日: | 2012-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2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波;黄爱民;周晓东;郭帅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市金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11/06 | 分类号: | F26B11/06;F26B25/16;F26B25/04 |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王永红 |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褐煤 滚筒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部结构新颖的褐煤滚筒干燥机,特别适用于褐煤提质干燥工艺,也可用于焦化厂焦末、兰炭等低粘(不粘)性非热敏矿物的直接干燥工艺中。
背景技术
褐煤是一种煤化程度介于泥煤与烟煤之间的棕黑色的低级煤。呈褐色、黑褐色或黑色,不具粘结性,水分大、挥发分高、密度小, 发热量低,含有腐殖酸,氧含量高,在空气中易风化碎裂。目前国内在褐煤干燥提质工艺中选用最多的还是滚筒式干燥机。但现有的旧型滚筒干燥机内部结构较落后,形成料幕不均匀,无法形成全断面料幕,热介质短路现象严重,造成热量的浪费,旧型滚筒干燥机受扬料装置结构所限,形成的料幕层与热介质运动方向平行,造成换热效率低,干燥效果差,高水分的褐煤很难达到要求的水分指标。旧型滚筒干燥机物料的运动成“之”字型运动,在干燥过程中,再融合热介质的带动作用,褐煤在干燥机的停留时间短,褐煤还未被干燥就排出机外。因褐煤的在水分降低后内部结构的变化,其易碎粉化,产成品中褐煤粉占相当的比例,易造成环境的污染,且降低了褐煤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扬料装置结构简单,物料持有率低,扬料不均匀,料幕形成不合理,物料在干燥机内部停留时间短,褐煤易粉化等不足,提供一种预热充分、扬料均匀,料幕形成合理、扬料装置新颖、限制褐煤粉化的褐煤滚筒干燥机。
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褐煤滚筒干燥机,包括筒体,筒体上设置有轮带、齿轮传动装置、挡轮带,轮带用支撑座支撑位于筒体的前部,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机、大小齿轮组成,挡轮带用挡支撑座支撑位于筒体的后部,
a.所述筒体的内壁上由前往后依次分为进料预热段、蠕动干燥段、限制粉化干燥段、出料段;
b.进料预热段主要由进料螺旋叶片和防粘式扬料机构组成,螺旋叶片固定在筒体的内壁上,防粘式扬料机构分为多种结构形式,多种结构形式的防粘式扬料机构分别按照排布顺序螺接在筒体内壁的前部;
c. 蠕动干燥段主要由不同结构形式的蠕动式扬料装置组成,蠕动式扬料装置分为多种结构,多种结构的蠕动式扬料装置分别按照排布顺序固定在筒体的内壁上,位于进料预热段的后部;
d. 限制粉化干燥段分为多个腔体,每一腔体内分别设置有防粉化扬料装置,防粉化扬料装置分别固定在外筒的内壁上位于蠕动干燥段的后部;
e. 出料段与出料口相通位于筒体的尾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进料预热段的防粘式扬料机构由L形金属板、三角形金属板、弧形金属板、勺形金属板组成,按照几何形状的区别间隔设置排布,按序固定在筒体内壁的圆周上。
作为优选方案,蠕动扬料装置由∪形、勺形金属板组成,∪形、勺形蠕动扬料装置间隔设置排布,按序固定在筒体内壁的圆周上。
作为优选方案,防粉化扬料装置由多个勺形、L形、弧形金属板组成,多个勺形、L形、弧形按序等间距设置,依次固定在筒体内壁的圆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筒体内部区段排布科学,各区段的扬料装置设计结构合理新颖、排布科学。由于各区段的扬料装置结构和作用各不相同,亦可根据褐煤性能及地理气候条件作适当调整。褐煤在干燥的过程中自进料预热区段至排料区段,依次经过各区段,干燥效率高,热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特别适用于褐煤提质干燥工艺,焦化厂焦末、兰炭等低粘(不粘)性非热敏矿物的直接干燥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组成总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分区及防粉化装置的整体半剖面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料预热段的断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蠕动干燥段的断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粉化干燥段的断面图。
图中,进料口1,筒体2,轮带支撑座3,传动装置4,挡轮带支撑座5,出料口6、挡轮带7,轮带8,进料预热段9、蠕动干燥段10、限制粉化干燥段11、出料段12、螺旋叶片13、L形金属板14、三角形金属板15、弧形金属板16、勺形金属板17、∪形金属板18、腔体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市金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市金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00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式倾翻精炼电弧炉
- 下一篇:车载空调用电动直流压缩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