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9427.3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5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刘国红;于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马娟娟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尤其是受话器出声孔语音泄漏量小的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在通话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语音泄露现象。特别是在外界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语音泄露现象就表现的尤为明显,旁边的人可以很清晰的听到谈话内容。从保护通话隐私的角度出发,这种泄露是不允许的。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手机受话器出声孔的语音泄露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显著改善语音泄露现象的受话器出声孔语音泄露量小的手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受话器出声孔语音泄漏量小的手机,包括设置在手机1正面上部的受话器出声孔2,其特征是所述的受话器出声孔个数n=2,所述的出声孔间距L>10mm,所述的出声孔中心与手机顶部的距离d>2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受话器出声孔个数n=2,两孔间距L>10mm以及孔中心离手机顶部的距离d>2mm设计方案是经过理论推理及实验论证:具备显著改善手机受话器出声孔的语音泄露问题,从而保护了人们的隐私。
附图说明
图1为手机及其受话器出声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受话器辐射出来的声波经过n个出声孔到达位置p点的合成声 压。
图3为L=10mm,n=2时的仿真性指向性示意图。
图4为L=10mm,n=5时的仿真性指向性示意图。
图5为L=10mm,n=11时的仿真性指向性示意图。
图6为L=10mm,n=21时的仿真性指向性示意图。
图7为L=20mm,n=2时的仿真性指向性示意图。
图8为L=20mm,n=5时的仿真性指向性示意图。
图9为L=20mm,n=11时的仿真性指向性示意图。
图10为L=20mm,n=21时的仿真性指向性示意图。
图11为实际测试孔中心与手机顶部的距离d对语音泄漏量的影响时,在d=2与d=10时受话器语音泄露量接收频响曲线图片展示。
图中:手机-1,受话器出声孔-2。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说明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手机,其受话器出声孔语音泄漏量小,设置在手机1正面上部的受话器出声孔个数n=2,出声孔间距l>10mm,出声孔中心与手机顶部的距离d>2mm。
上述语音泄漏量小的手机受话器出声孔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手机受话器出声孔的个数n、所有出声孔总长度L的得出:
将每一个出声孔等效成点声源,所有的手机受话器出声孔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组成一个长度为L的声柱模型,相邻两个出声孔的间距为l;
如图2所示,从受话器的出声孔辐射出来的声波经过n个出声孔到达位置p点合成声压,所述的合成声压为每个出声孔辐射声压的叠加;其中:所述的声压叠加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所述的叠加声压的指向性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9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本芴醇中间体2,7-二氯-4-氯乙酰芴新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孩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