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拖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9272.3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9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韩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巍 |
主分类号: | B62D59/02 | 分类号: | B62D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100040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拖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拖车。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驾驶全地形车,因为其能够让驾驶者体验到征服地形所带来的刺激和快乐。一般人都采用拖车先将全地形车托运至驾驶场地,然后再进行驾驶。而现有的拖车多为平板结构,这种结构在运输的过程中经常导致全地形车从拖车上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拖车,可以使全地形车与拖车的配合更加牢固,有效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全地形车从拖车上掉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拖车,包括底盘和牵引杠;所述底盘的前部为下凹结构,所述下凹部位在底盘侧面的投影为“V”字形;所述底盘的后部转动连接有跳板;所述牵引杠的后部与底盘前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牵引杠的前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牵引杠上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下端连接有小轮;所述底盘的下侧设有车轴,所述车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轮。
进一步地,前述的拖车中,所述底盘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底盘的两侧均为承载框架;所述位于承载框架两侧的侧棱,其前部呈“V”字形向下弯折;所述两侧棱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两侧棱连接的承重杆。
进一步地,前述的拖车中,设置在所述侧棱弯折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的承重杆沿斜向布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拖车中,设置在所述侧棱弯折部分的承重杆位于侧棱的 下方,其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梁与对应一侧的侧棱连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拖车中,所述千斤顶与牵引杠为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拖车中,所述跳板远离所述底盘的一侧为圆弧型结构。
进一步地,前述的拖车中,所述牵引杠上设置有用于缠绕扎紧带的绞盘。
进一步地,前述的拖车中,所述底盘的两侧后部均设置有尾灯。
进一步地,前述的拖车中,所述底盘的两侧设有防护栏。
进一步地,前述的拖车中,所述两侧的承载框架之间设置有网状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盘上设置下凹结构,可以使全地形车的前轮嵌入下凹结构内,不易再发生位移,能够有效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全地形车从拖车上掉落。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拖车还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跳板,可以方便全地形车上、下拖车,并且跳板与全地形车转动连接,运输过程中跳板可以向上翻起,阻挡在全地形车的后方,使其更加不易发生位移;
(2)通过将底盘设置为框架式结构,可以有效减轻拖车重量,使其能够在更多种类的地形上行驶,避免因拖车无法通过而致使全地形车无法到达预定的驾驶场地,同时,拖车重量减轻可以使负责拖拽的车辆耗油量降低;
(3)通过将设置在所述侧棱弯折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的承重杆沿斜向布置可有效防止全地形车在上、下拖车的过程中轮胎卡在两根相邻的承重杆之间;
(4)通过设置绞盘可以利用绞盘的旋转直接将全地形车从地面拖拽至拖车上,一个人便可完成,大大减轻人员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拖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盘,2-牵引杠,3-承载框架,4-侧棱,5-承重杆,6-连接梁,7-跳板,8-球头连接件,9-千斤顶,10-小轮,11-网状平台,12-绞盘,13-车轴,14-车轮,15-尾灯,16-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一种拖车,包括底盘和牵引杠;所述底盘的前部为下凹结构,所述下凹部位在底盘侧面的投影为“V”字形;所述底盘的后部转动连接有跳板;所述牵引杠的后部与底盘前端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牵引杠的前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牵引杠上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下端连接有小轮;所述底盘的下侧设有车轴,所述车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车轮。在具体实施时,连接件可选用球头连接件或其它常用的连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巍,未经韩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92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