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管柱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8303.3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1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军;王晓芸;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6 | 分类号: | B62D1/1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管柱 加强 支架 安装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现在公路上的急转弯随处可见,更不乏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因此,能够安全、正确、轻松的响应驾驶员的转向意图是每辆汽车的重要品质。而转向管柱设置在方向盘与转向器之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转向管柱除了在驾驶过程中传递转动意图,同时还兼具多项功能,如发生正面碰撞时能够吸收能量,保护驾驶员的生命安全;还能安装点火开关以及锁支架,防止车辆被盗;安装多功能杆以控制前大灯、挡风玻璃刮水器等。因此,转向管柱自身安装的可靠性尤为重要。转向管柱上基本都设有方向调节机构,在转向管柱与调节结构之间设有加强支架来提高转向管柱安装的牢固性。加强支架连接在安装支架上,然后通过安装支架连接在车身上。因此,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也非常重要。目前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基本通过焊接连接,由于汽车行驶时的震动,该焊接面会受到来自不动方向的冲击力。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该焊接面会出现破损,从而影响了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转向管柱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该转向管柱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能够加强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提高转向管柱安装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向管柱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所述转向管柱上径向套接一U形的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外底面上固连一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加强支架外底面上的若干个凸体,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若干个与上述凸体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凸体插接在上述通孔中。
安装支架焊接在加强支架的外底面上,两者的接触面为平面,凸体插接在通孔中,在该连接面上受到不同方向的冲击力时,该凸体能够分担部分冲击,从而减少了对焊接点的冲击力,提高了焊接点的耐久性。同时,该凸体与通孔能够在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装配时起到定位作用,防止错位。
所述的凸体数量为4个,且呈矩形分布在加强支架外底面上。凸体太多会降低安装支架的强度;凸体太少,其连接结构的加强效果不明显,因此,凸体数量为4个时效果较佳。凸体呈矩形分布能够使各凸体受力均匀,且定位效果好。
所述的通孔为腰形孔。形状规则,减少凸体与通孔上的应力集中,提高耐久性。
所述的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的接触面边缘进行焊接连接。插接与焊接相结合,保证转向管柱安装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所述的加强支架的两侧面沿转向管柱径向方向向外均设有一弯折面,所述弯折面的上边沿与安装支架抵靠。安装支架的两侧抵靠弯折面上,防止安装支架长时间受力后出现的变形,提高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转向管柱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凸体与通孔的相互配合减少了焊接点的受力,所以安装支架与加强支架的连接更加牢固,转向管柱的安装也更加可靠了。
2、由于设置了凸体与通孔,所以能够防止安装支架与加强支架出现安装错位。
3、由于加强支架上设有弯折面,所以能够防止安装支架出现变形,耐久性提高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中,1、安装支架;11、通孔;2、加强支架;21、凸体;22、弯折面;3、转向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转向管柱加强支架与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转向管柱3上径向套接一U形的加强支架2,加强支架2外底面上固连一安装支架1,两者的接触面为平面。加强支架2外底面上设有四个凸体21,凸体21呈矩形分布在加强支架2外底面上,安装支架1上设有四个与上述凸体相匹配的通孔11,凸体21插接在上述通孔11中。凸体21太多会降低安装支架1的强度;凸体21太少,其连接结构的加强效果不明显,因此,凸体21数量为4个时效果较佳。凸体21呈矩形分布能够使各凸体21受力均匀,且定位效果好。通孔11为形状规则的腰形孔,减少凸体21与通孔11上的应力集中,提高耐久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8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