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气体分配装置的活性炭吸附罐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66768.5 | 申请日: | 2012-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8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蓝之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分配 装置 活性炭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吸附罐,尤其涉及一种带气体分配装置的活性炭吸附罐,用于吸附回收粘胶纤维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气中CS2的活性炭吸附罐。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大规模工业生产,通常会伴随产生大量有毒有害工业废气。以粘胶纤维生产为例:粘胶纤维生产过程是纤维素黄酸脂(又称粘胶)与酸浴(含H2SO4、NaSO4和ZnSO4)反应,还原出纤维素(又称粘胶纤维或再生纤维素)和CS2,同时产生H2S。含有CS2和H2S的废气,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生产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巨大污染。而且CS2是粘胶制备过程必须加入的物质,CS2的回收再利用,直接可降低粘胶纤维的制造成本。
中国专利200810089647.0,公开一种发明为粘胶化纤生产废气处理方法,涉及废气处理方法领域。目前在处理粘胶化纤生产废气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燃烧法,一种是吸附法。燃烧法处理的特点是较彻底,缺点是CS2没有回收,投资大、经济效益差;吸附法投资相对较小,经济效益明显,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本发明采用生产线中产生的废气经过NaOH洗涤、冷却、活性炭吸附、脱附、冷凝的办法,去除废气中的H2S,回收CS2继续供生产使用。由于粘胶生产需处理的废气具有浓度较低、风量大的特点,本发明所采用的活性炭吸附方式,吸附效果不佳,CS2逃溢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针对传统活性炭吸附罐进气口直径有限,而活性炭吸附层截面积直径又大,活性炭层中部气流大、冲击力强,四周活性炭层过气量少不均匀的特点,提供一种带气体分配装置的活性炭吸附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带气体分配装置的活性炭吸附罐,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的罐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所述的罐体中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的罐体内进气口处设有气体分配装置。
废气从进气口高速进入罐体,首先经气体分配装置将废气的直接冲击能量消耗,同时改变气流单一前进方向,使气体除一部分继续单向前进外,另外一部分产生横向、侧向、切向行进的现象。这些不同方向的气流又交汇重新组合分向,使气体形成局部和整体的湍流现象,但气流的总方向是继续上升穿过活性炭层由排气口排出的。这样,由相对较小口径进气口高速进入罐体的气流通过气体分配装置后,基本能在湍流状态沿大直径罐体截面积缓慢匀速地通过活性炭吸附层,从而使整个活性炭层受气均衡,同时又延缓了气体的穿过速度,延长了气体与活性炭层的接触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气体中CS2的吸附率,避免活性炭层CS2的局部穿透逃溢。同时不会由于气体对活性炭层中心局部产生冲击而出现流态化搅动,避免了活性炭颗粒之间因摩擦、挤压造成活性炭破碎产生粉末,不会破坏活性炭的毛细孔,也不会产生粉末堵塞活性炭的毛细孔,也就不会降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体分配装置包括分配板,所述的分配板上均匀设有引流孔,所述的分配板与排气口相间隔分布,所述的分配板与排气口形成分配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配板与罐体内底部通过支架相固定,所述的分配板为弧形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层设在罐体的中间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气体分配装置的活性炭吸附罐,结构简单,提高吸附能力,减少活性炭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气体分配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气体分配装置的活性炭吸附罐,包括罐体1,所述的罐体1的底部设有进气口2,所述的罐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3,所述的罐体1中设有活性炭吸附层4,所述的罐体1内进气口2处设有气体分配装置5,所述的气体分配装置5包括分配板6,所述的分配板6上均匀设有引流孔7,所述的分配板6与排气口3相间隔分布,所述的分配板6与排气口3形成分配通道8,所述的分配板6与罐体1内底部通过支架9相固定,所述的分配板6为弧形板,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层4设在罐体1的中间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蓝之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蓝之达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67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塑型翻盖式防盗奶粉罐
- 下一篇:一种平面推力轴承保持架平面装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