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编码旋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65526.4 | 申请日: | 2012-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3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朱泉和;黄勇;马春海;王光玉;胡坤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9/14 | 分类号: | H01H19/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唐华明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码 旋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码旋钮及编码旋钮。
背景技术
在消费电子设备、通讯设备等多种设备中均会使用到编码旋钮。
例如便携式中转台属于数模兼容的高端产品,其应用场景包含背负、挂墙、车载等多种场合,做为一款专业无线通讯设备必须要具有优良的三防性能。在其中就会使用到编码旋钮。
编码旋钮包括:旋钮帽和旋钮轴,旋钮帽为手持部分,旋钮轴与旋钮帽固定连接,旋钮轴用于与设备的转轴固定连接,操作人员可以手持旋钮帽转动编码旋钮,从而带动旋钮轴以及设备的转轴转动。通常旋钮帽和旋钮轴是一体成型的。
如图1所示为编码旋钮的一个示例,该编码旋钮采用双色成型结构(即两种材料制成),一般可以使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和热塑性聚氨酯树脂(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其中PC硬胶为TPU为软胶。如图1中100和300所示位置为硬胶,200所示部分为软胶。软胶位于旋钮帽,可以增强手感并有防滑效果。旋钮轴300采用硬胶则可以在与设备转轴固定,在编码旋钮转动时提供足够的强度带动设备转轴转动。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编码旋钮受到撞击时,容易破损并且造成设备的转轴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码旋钮,可以提升编码旋钮抗撞击性能,并减小设备转轴受到的冲击。
一种编码旋钮,包括:硬胶的旋钮帽1001和硬胶的旋钮轴1002,
所述旋钮轴1002内部与器件轴平行方向上具有镂空部1003,所述镂空部1003开口方向在所述旋钮帽1001一侧;
在所述镂空部1003填充有软胶1004。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当旋编码钮受到正向冲击时,编码旋钮顶部软胶先接触,缓冲一部分冲力,余力可以通过编码旋钮外缘硬胶直接传到面壳上,可以提升编码旋钮抗撞击性能。器件轴顶端与旋钮帽有足够的空间,即使旋钮变形也不会损伤器件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编码旋钮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编码旋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编码旋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钮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编码旋钮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编码旋钮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码旋钮,如图2A和2B所示,包括:
硬胶的旋钮帽1001和硬胶的旋钮轴1002;
上述旋钮轴1002内部与器件轴平行方向上具有镂空部1003,上述镂空部1003开口方向在上述旋钮帽1001一侧;在上述镂空部1003填充有软胶1004。
当旋编码钮受到正向冲击时,编码旋钮顶部软胶先接触,缓冲一部分冲力,余力可以通过编码旋钮外缘硬胶直接传到面壳上,可以提升编码旋钮抗撞击性能。器件轴顶端与旋钮帽有足够的空间,即使旋钮变形也不会损伤器件轴。
优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镂空部1003将旋钮轴1002分为外圈和内圈,上述内圈为与器件轴固定连接部,远离器件轴的一侧为外圈;上述内圈厚度大于上述外圈厚度。编码旋钮的外圈设计成薄壁的镂空结构,外圈起保护功能,内圈起固定器件轴的作用。两者通过薄壁相连,即可将旋转的扭力传递到器件上,实现其旋动的方式,又可依靠薄壁可变形的特性,将冲击力分散缓解,起到保护器件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5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护压板快速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烘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