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离膜及有机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65429.5 | 申请日: | 2012-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4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廖重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依诺特生物能量控股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B32B27/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丁建春;何青瓦 | 
| 地址: | 开曼群岛大开曼KY1***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有机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膜及有机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陆续出现有移动电话,手提式摄影机,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PDA,CD player等轻便型电子机器,并谋求其小型及轻量化。而伴随此,作为可携带之轻便电源-电池则受到注目,电池种类系包括干电池、碱性电池、镍氢电池与抵电池等。但不论是新型强调环保的碳锌电池、碱性电池及二次电池,在制程上还是会使用少量的汞或其他重金属如锌、锰与锂等,而且在原料及制程上使用具污染性的物质,对环境以及人体的负荷相当大。
目前,隔离膜材质多为聚烯烃(Polyolefin),如聚乙烯或聚丙烯为主,隔离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厚度一般在10~40μm范围,孔洞大小则分布在30~200nm之间,聚乙烯隔离膜约在90~130℃间闭孔,而聚丙烯隔离膜则在165℃左右闭孔,当电池内部温度高过材质之熔点时,隔离膜会熔化收缩导致极板接触短路,同时引发极板与电解液间之剧烈放热反应,造成电池爆炸。为防止上述情形发生,开发出更具安全性的先进隔离膜来提升电池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
近年来隔离膜生产厂商亦开发了数种先进之隔离膜来提升电池之安全性,如Celgard公司开发三层隔离膜,藉由中间聚乙烯层在130℃左右闭孔,并由PP层在165℃前仍能保持机械强度及尺寸安定性。但其缺点是孔隙度过低、对部分电解液润湿性不佳、及热安定性局限在165℃以下。Tonen Chemical Nasu公司与ExxonMobili′s Affiliate合作开发新材质的隔离膜,可提升热安定性至185℃,同时保有良好之机械强度。德国Degussa公司使用PET不织布材质作为基材,涂布奈米陶瓷颗粒形成隔离膜,可提升热安定性至260℃,同时对电解液有相当好之润湿性,但此种隔离膜机械强度不佳是其缺点。Matsushita Battery Industrial(MBI)公司推出热阻层(Heat Resistance Layer)技术电池,提升锂电池之安全性,在极板与隔离膜中间加入一层金属氧化物层,当电池被异物刺穿造成局部短路时,藉由热阻层防止聚烯烃隔离膜过热收缩,造成正负极极板短路引起爆炸。因此,利用隔离膜不同的特性进行复合应用,或在隔离膜上添加化学物质进行修饰,以改善其机械性及热安定性将是未来锂电池朝更高能量或功率密度设计的必然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电池用的隔离膜及具有该隔离膜的有机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离膜,其包括高纤维材质的第一膜片、叶绿素材质的第二膜片及高纤维材质的第三膜片,该第二膜片设置在该第一膜片的其中一表面上,该第三膜片与该第一膜片夹持设置该第二膜片,该隔离膜的厚度介于0.01毫米至0.1毫米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该高纤维材质呈层状结构,该叶绿素材质设置在该高纤维材质的其中一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该叶绿素材质通过压合或者涂布方式形成在该高纤维材质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该隔离膜的厚度为0.05毫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池,该有机电池具有如上文所述的隔离膜。
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膜以及具有该隔离膜的有机电池具有制程简单且成本低廉的优点,此外由于采用天然的环保物质代替传统电池中的污染成分,用完即使丢弃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环保程度远胜于传统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份。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示范性实施例。在诸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膜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膜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制造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隔离膜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是制造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隔离膜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膜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膜10,包括第一膜片11、第二膜片12以及第三膜片13。该第二膜片12形成在该第一膜片11上,该第三膜片13形成在该第二膜片12上,该隔离膜10的厚度介于0.01毫米至0.1毫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隔离膜10的厚度优选值为0.0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依诺特生物能量控股公司,未经依诺特生物能量控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54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