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子宫颈腺体囊肿治疗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5182.7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9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会艳;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会艳;王涛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1900 天津市蓟县人民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宫颈 腺体 囊肿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针,具体是一种子宫颈腺体囊肿治疗针。
背景技术
子宫颈腺体囊肿(简称宫颈纳氏囊肿)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病理表现。在子宫颈囊肿症状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囊肿。囊肿大小不等,一般较小而分散。可单独出现这些子宫颈囊肿症状,亦可多个出现。
子宫颈腺体囊肿过大或患者有不适症状时需治疗,即对感染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相应治疗后,对不消退的囊肿要先行刺破,囊液流出后,不能治愈的囊肿再用激光、冷冻等方法治疗。刺破囊肿一般用普通注射器穿刺,但由于囊液粘稠,一般不能自行流出或经注射器抽出,需操作者进行挤压,造成患者不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囊液粘稠,一般不能自行流出或经注射器抽出,需操作者进行挤压,造成患者不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子宫颈腺体囊肿治疗针。
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子宫颈腺体囊肿治疗针,包括一端为坡面锐角的空心针体,且针体的另一端连接具有穿刺针的软管,距针体一端一定距离依次固定连接有双握柄和单握柄,单握柄与针体另一端具有一定距离。
所述的双握柄与单握柄间隔一定距离固定连接在针体上。
所述的双握柄或单握柄的手柄分别与管状结合部一体成型并焊接在针体上。
所述的双握柄的两个手柄对应设置在针体中心线两侧的垂直线上。
所述的单握柄的手柄与双握柄的手柄平行。
所述的针体的另一端还为坡面锐角。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在刺破囊肿后,囊液经针体另一端具有穿刺针的软管,被真空负压管吸出,治疗相对彻底,治疗时患者无不适,囊液吸净后如不复发不再需其他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针体 2. 双握柄
3. 单握柄 4. 软管
5. 穿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心针体1一端为坡面锐角的,另一端为平面端口,并连接具有穿刺针5的软管4。在距针体1一端12cm上依次固定连接有双握柄2和单握柄3,而单握柄3距针体1另一端为1.5-2cm,双握柄2与单握柄3之间间隔3cm。双握柄2或单握柄3通过结合部焊接或粘接在针体1上,结合部为空心管状。
所述的双握柄2的两个手柄与结合部一体成型,并且对应设置在针体1中心线两侧的垂直线上。
单握柄3的手柄也与结合部一体成型,并且与双握柄2的两个手柄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针体1采用直径为0.9mm的不锈钢管,针体1另一端经软管4连接直径同为0.9mm的穿刺针5。软管4采用透明的医用无毒硅胶管。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要先对子宫颈表面进行常规消毒后,术者中指、食指分别钩住双握柄2两侧的手柄,拇指抵住单握柄3,将针体1刺入子宫颈腺体囊肿至囊腔后,另将经软管4连接的穿刺针5刺入并连接真空负压管,在真空负压管负压的吸引下,囊液经针体1、软管4、穿刺针5进入负压的试管内。由于针体1、软管4、穿刺针5的内径较大,囊液顺畅地被负压吸出,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的针体1的另一端是坡面锐角,并直接刺入并连接真空负压管,用于吸出囊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会艳;王涛,未经王会艳;王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5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高度强点焊机的对准机构
- 下一篇:便携式浴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