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4706.0 | 申请日: | 201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1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方亚琴;蒋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谷雷特机械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22 | 分类号: | B65D19/22;B65D71/04;B65D8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5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包装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包装和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放置线缆盘具的托盘。
背景技术
托盘已成为叠放或堆放材料的工具,已被各行各业大量使用。线缆作业基础工业之一,也被广泛地应用,现有技术中,绕有线缆的盘具,由于线缆可能会散开,因此盘具一般不允许竖向放置,因此,线缆的空盘具、绕有线缆的盘具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对于盘具比较小的线缆盘来说,在绕满线缆后,一般采用单独的箱体包装的方式,在放入箱体中前先对线缆进行保护;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在到达用户方时,用户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拆卸包装,这种方式,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与当今社会提倡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格格不入。对于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等大用户来说,由于其需要大量的线缆,因此,单独的包装,对于运输来说也相当不便,而且不经济。现有技术中的托盘主要有木托盘和塑料托盘两种,用于固定线缆盘具时相当不便,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它是由一体形成的托盘本体1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托盘本体为长方体形状,托盘本体的上、下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上具有面向托盘本体的凹槽,所述凹槽至少为二个且凹槽是相互平行的;托盘本体的左、右侧面上具有贯穿托盘本体的一对第一进叉口4,和/或者托盘本体的前、后侧面上具有贯穿托盘本体的一对第二进叉口5;所述凹槽与任意一个进叉口是不相通的;所述凹槽的深度是一样的。
上述所述的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一进叉口中的两个是相互平行的。
上述所述的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二进叉口中的两个是相互平行的。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的上表面的凹槽为靠近上表面左、右边缘的第一凹槽3。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的上表面的凹槽为靠近上表面左、右边缘的第一凹槽3,以及位于第一凹槽中间的第二凹槽2。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的下表面的凹槽为靠近下表面左、右边缘的第三凹槽7。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的下表面的凹槽为靠近下表面左、右边缘的第三凹槽7,以及位于第三凹槽中间的第四凹槽6。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的位置是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的位置是对应的。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都可以是长方体形状或者是梯形柱形状;当为梯形柱形状是,横截面较小的部分靠近托盘本体中心。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在托盘本体的表面上按相互垂直的行、列分布;每行上的凹槽是相互平行的,每列上的凹槽也是相互平行的。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本体表面为平面或曲面。
上述所述的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所述的托盘本体表面为平面时形状比较规则;但所述的托盘本体表面为曲面时,虽然具有不规则的形状,但可以实现节省托盘本体的材料,以便使成本更低;比如,在凹槽之外的托盘本体上设置凹坑,凹坑可以上下垂直或倾斜贯穿托盘本体,凹坑还可以上下垂直或倾斜地位于托盘本体表面上但不贯穿托盘本体,所述凹坑与凹槽是不相通的。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槽的宽度比第二凹槽的宽度小;所述的第三凹槽的宽度比第四凹槽的宽度小。
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线缆盘具包装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本体的材料为塑料或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谷雷特机械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谷雷特机械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4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