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溶剂挥发和氧化的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4496.5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7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单长春;张秀云;朱春燕;严天祥;彭友山;刘正华;李乃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4 | 分类号: | B01J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王月珍;周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溶剂 挥发 氧化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盛装溶剂的装置,尤其是指一种防止溶剂挥发和氧化的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的流动相试剂均是易挥发的溶剂(例甲醇、乙腈等)与易氧化的溶剂(如四氢呋喃THF等)。
现有的液相色谱仪使用过程中,盛装流动相试剂的装置均为上面开口的容器,没有保护措施,盛装在容器中的流动相试剂暴露在空气中,使其中易挥发的溶剂直接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溶剂损失,使易氧化的溶剂,造成氧化变质,造成这些现象都会影响测试设备对溶剂测试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又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业内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将流动相试剂重新蒸馏或者加入抗氧化剂,采用这种措施又会带来操作复杂及产生安全隐患的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并能确对溶剂测试、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防止溶剂挥发和氧化的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止溶剂挥发和氧化的组合装置,其包含:
溶剂瓶,是具有开口的容器,内装溶剂;
密封盖,盖置于所述溶剂瓶的开口上,密封盖上插置3根通管,分别为气囊通管,大气通管及设备通管,3根通管的第一端分别插入溶剂瓶内,其中设备通管的第二端与测试设备连接;
大气阀门,其一端连接大气通管的第二端,另一端连通大气;
气囊阀门,其一端连接气囊通管的第二端;
气囊,其通过短通管与所述气囊阀门的另一端连接,气囊内充有惰性气体,气囊的体积大于所述溶剂瓶的体积。
所述气囊通管与大气通管的第一端端部高于溶剂瓶内的溶剂最高面。
所述设备通管的第一端端部置于近溶剂瓶的瓶底部处。
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所述气囊的体积是溶剂瓶体积的1.2-1.3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溶剂挥发和氧化的组合装置中载有溶剂的溶剂瓶开口处盖置密封盖,在密封盖上插置气囊通管、大气通管及设备通管,3根通管的第一端都插入溶剂瓶内,气囊通管第二端通过气囊阀门通向装有惰性气体的气囊、大气通管第二端通过大气阀门通向大气,设备通管第二端通向测试设备,使溶剂置于惰性气体的包围中,防止溶剂被氧化及挥发到空气中,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溶剂损失,同时也提高了测试设备对溶剂测试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实验室内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的挥发和氧化的保护,还可以应用于常压或微正压设备的抗氧化保护。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溶剂挥发和氧化的组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防止溶剂挥发和氧化的组合装置包含:
溶剂瓶2,是具有开口的容器,内装溶剂;
密封盖4,盖置于所述溶剂瓶2的开口上,密封盖4上插置3根通管,分别为气囊通管7,大气通管8及设备通管9,3根通管的第一端分别插入溶剂瓶2内,其中气囊通管7与大气通管8的第一端端部高于溶剂瓶2内的溶剂最高面,设备通管9的第一端端部置于近溶剂瓶2的瓶底部处,设备通管9的第二端与测试设备1连接(本实施例测试设备1为液相色谱仪);
大气阀门3,其一端连接大气通管8的第二端,另一端连通大气;
气囊阀门5,其一端连接气囊通管7的第二端;
气囊6,其通过短通管71与所述气囊阀门5的另一端连接,气囊6内充有惰性气体(氮气或氩气),气囊6的体积是所述溶剂瓶2体积的1.2-1.3倍为佳。
上述组合装置在使用前将密封盖4按照图1的形式密封安装在装有溶剂(本实施例是液相色谱流动相试剂)的溶剂瓶2的开口上,关闭大气阀门3及气囊阀门5,气囊6内充满惰性气体(氮气或氩气)后通过短通管71与气囊阀门5的另一端连接,然后打开气囊阀门5,将惰性气体充进溶剂瓶2内,再打开大气阀门3约3-5秒,置换出溶剂瓶2内原有的空气,然后关闭大气阀门3,此时溶剂瓶2的溶剂(液相色谱的流动相试剂)已经处在封闭的惰性气体气氛中,既不能被氧化也不能挥发到空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4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