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自动吸尘器的多功能移动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4355.3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6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瑜;施巍巍;储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L9/00 | 分类号: | A47L9/00;G08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自动 吸尘器 多功能 移动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自动吸尘器的多功能移动平台,属于智能家电领域。
背景技术
自动吸尘器作为一种智能家用电器,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它自带可充电电池,可以在工作环境内自主移动,同时通过底部的刷子或者真空室进行地面清扫。当可充电电池电量接近耗尽的时候,自动吸尘器回到充电座进行充电补充电力,为继续工作做好准备。因此自动吸尘器可以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可连续工作的,可自主运行的工作平台。
同时,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年轻人经常外出工作,家里可能只剩下老人,甚至出现长期空置的情形。因此,需要随时随地对家里情况进行即时了解。比如,煤气是否漏气,是否发生火灾危险,以及是否有人潜入进行偷盗,并且通过声音和视频图像获得实际的现场信息。对于室内多房间多区域的情况,需要一种可以自主移动并且可以在无人情况下持续运行的工作平台。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吸尘器的多功能移动平台,在自动吸尘器的基础上,增加煤气检测、烟雾检测、人体感应、视频采集设备、音频采集和通讯设备,实现家庭环境的可移动检测和监控,同时完成工作环境的清洁工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自动吸尘器的多功能移动平台,包括管理可充电电池电量的电源管理系统,执行集中控制的微控器,进行信息显示和命令输入的人机交互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的自动吸尘器的移动驱动系统,进行地面清洁的吸尘系统,用于检测前方障碍物的障碍物检测系统,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移动驱动系统、吸尘系统和障碍物检测系统与所述的微控器连接,还包括进行煤气漏气检测的煤气检测系统,进行火灾预警的烟雾检测系统,进行防盗报警的人体感应系统,进行环境监控的视频采集系统,进行声音信号采集的音频采集系统,与远程终端进行无线通讯的通讯系统,所述的煤气检测系统、烟雾检测系统、人体感应系统、视频采集系统、音频采集系统和通讯系统与所述的微控器连接。
所述的人体感应系统设置人体红外热释电感应器。
所述的人体感应系统设置微波多普勒运动感应器。
所述的视频采集系统设置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压缩模块。
所述的音频采集系统设置拾音器和音频压缩模块。
所述的通讯系统设置移动电话模块。
所述的通讯系统设置无线网络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可完成工作环境的地面清洁工作;2、可完成室内环境的煤气检测、烟雾检测和人体感应;3、可完成工作环境的音频、视频监控;4、可持续的、完成自主的工作,无须用户干预。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自动吸尘器的多功能移动平台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基于自动吸尘器的多功能移动平台,包括管理可充电电池电量的电源管理系统2,执行集中控制的微控器1,进行信息显示和命令输入的人机交互系统3,用于控制所述的自动吸尘器的移动驱动系统4,进行地面清洁的吸尘系统5,用于检测前方障碍物的障碍物检测系统6。还包括进行煤气漏气检测的煤气检测系统9,进行火灾预警的烟雾检测系统10,进行防盗报警的人体感应系统8,进行环境监控的视频采集系统11,进行声音信号采集的音频采集系统12,与远程终端进行无线通讯的通讯系统7。
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2与所述的微控器1连接。所述的自动吸尘器自身携带可充电电池,因此可以在工作环境内自由行走以执行设定的工作任务。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2负责对可充电电池进行管理,当可充电电池的电量将要耗尽时,通知所述的微控器1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监控充电电流和可充电电池的温度及电量,当可充电电池电量充满时,通知所述的微控器1结束充电过程。
所述的人机交互系统3与所述的微控器1连接,设置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所述的输入装置为多个轻触开关,可以进行参数设置,以及命令输入,所述的输出装置为LCD显示屏,信息丰富,可选择和设置多种参数和指令。
所述的移动驱动系统4与所述的微控器1连接。与所述的移动驱动系统4设置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以及电机驱动电路,可以驱动所述的自动吸尘器直行和任意角度的旋转,实现所述的自动吸尘器的自由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4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生儿分泌物吸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复合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