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3879.0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0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志祥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特指一种环保、便于成型,且成模效率极高的硅胶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一种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传统的模具本身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为:金属模具、石蜡模具、砂型模具等等,虽然这些模具都具有成模的功能,但是都是单一使用。对于制造不同规格大小的产品,特别是对于规格极小的产品,传统的模具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其成模效率极低,不环保,且增加制作模具本身的制作成本。另外,在灌浇材料溶液的过程中,材料溶液容易溢出,造成材料的浪费;可能会使模具中的模腔内填充的材料溶液过多或过少,更造成材料的浪费或模型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便于成型,且成模效率极高的硅胶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硅胶模具,其包括:一硅胶模座,该硅胶模座包括数组不同规格大小的呈阵列排布的子模组, 该子模组紧密相连接,其顶部形成一便于贴合的平面;一石膏底模,该石膏底模通过灌浇石膏于硅胶模座不平整的底部而成,其与硅胶模座不平整的底部紧密抵触;一灌浇模座,该灌浇模座与所述的硅胶模座顶部的平面紧密抵触,其上设置的灌料口与所述子模组中的灌浇口通过磁性件紧密相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子模组包括多个规格大小一致的并紧密相接的子模,该子模由左、右子模紧密配合构成,其内部形成有一用于成型物品的模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灌浇模座由硅胶一体成型,其具有一用于灌浇溶液的模槽,于该模槽中相对于每组所述的子模组灌浇口处设置有形槽,其中该形槽相互连通;于该形槽中还设置有所述的用于灌料的灌料口,该灌料口与所述子模组的灌浇口相连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磁性件包括成型于子模组灌浇口外侧的至少两个弧形铁片以及成型于所述灌浇模座灌料口外侧的磁铁环,其中,所述的弧形铁片衔接形成一完整的铁环;所述的铁环与所述的磁铁环造型相匹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磁铁环内壁还粘附有一层硅胶,形成所述的灌料口;所述弧形铁片内壁还粘附有一层硅胶,形成所述的灌浇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对多种不同规格大小的产品同时成模,具有极高的成模效率,大大提高了压铸的工作效率,且其适用范围极广。
2、本实用新型模具以及紧密贴合于模具上的灌浇模座都是由硅胶一体成型,大大降低了制作整套模具的难度,且环保。灌浇模座上的灌料口与硅胶模座中的灌浇口通过磁性件紧密相接,以便材料溶液可 顺利进入,且可防止材料溶液溢出,使模腔内充分填充便材料溶液,可节省大量材料溶液,且可提高成型的模型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硅胶模座与石膏模具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子模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磁性件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4所示,一种硅胶模具,包括:一硅胶模座1,该硅胶模座1包括数组不同规格大小的呈阵列排布的子模组11,该子模组11紧密相连接,其顶部形成一便于贴合的平面;一石膏底模2,该石膏底模2通过灌浇石膏于硅胶模座1不平整的底部而成,其与硅胶模座1不平整的底部紧密抵触;一灌浇模座3,该灌浇模座3与所述的硅胶模座1顶部的平面紧密抵触,其上设置的灌料口30与所述子模组11中的灌浇口110通过磁性件4紧密相接。
所述的子模组11包括多个规格大小一致的并紧密相接的子模111,该子模111由左、右子模112、113紧密配合构成,其内部形成有一用于成型物品的模腔114。
所述的灌浇模座3由硅胶一体成型,其具有一用于灌浇溶液的模槽31,于该模槽31中相对于每组所述的子模组11灌浇口110处设置有形槽32,其中该形槽32相互连通;于该形槽32中还设置有所述的用于灌料的灌料口30,该灌料口30与所述子模组11的灌浇口110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志祥,未经周志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38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