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织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3868.2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8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彭启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德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尤指一种具有储光功能的织物结构。
背景技术
夜间照明、装饰或警示系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被动反光式装置,其作用在于不需消耗电力下,通过反射外来光源达到警示作用。一般被动式反光装置以塑料反光条、反光板的形式最常见,但材料质地坚硬,并且所处的外在环境若无光源时,会因为无法反射光线而失去发光效果。另一种为主动发光装置,以荧光发光或灯泡发光为主要形式。此种装置光泽度高,不受环境因素限制,但装置复杂、笨重且昂贵,不适合用来作为衣物或饰品上的警示标志或装饰图案。已知的可发光的织物采用导光纤维,其侧壁以物理或化学方式做部分破坏,当在纤维末端提供一光源时,光线会沿着导光纤维轴向前进,光线将会由该破坏处逐量泄出,而使导光纤维侧面呈现发光的状态。
然而,已知的可发光的织物仅具有被动发光的功能,于夜间时无法主动发光,影响安全,且导光纤维本身的柔软度不足、光源不均匀、并无法容许过大的弯曲角度,故并不适用于一般衣着与饰品上。
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储光功能的织物结构,其兼具被动、主动发光以及反光特性,且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作强化及均匀化的处理,而且其质地柔软,使得加工容易,且其重量轻,所以方便携带。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织物结构,包括:多条第一反光单元、多条导光单元以及多条储光单元,这些第一反光单元在一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而这些导光单元则在一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且这些导光单元包含至少一侧面导光部,这些储光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与这些第一反光单元在该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这些储光单元的至少另一部分与这些导光单元在该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方向为纬向且第二方向为经向,或者,第一方向为经向且第二方向为纬向。
进一步地,导光单元与第一反光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作交织。
进一步地,织物结构还包括多条第二反光单元,第二反光单元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第二反光单元穿插排列在导光单元之间,且第二反光单元与第一反光单元相互交错。
进一步地,第二反光单元与第一反光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作交织。
进一步地,导光单元与第一反光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作交织。
进一步地,第一反光单元与第二反光单元的截面呈多边形。
进一步地,导光单元与第二反光单元的数目比例介于20:0至1:5之间,第一反光单元的光泽度介于CNS-7773第3级至CNS-7773第10级之间,织物结构的密度范围约介于每平方英寸50条线至每平方英寸210条线之间。
进一步地,织物结构还包括至少一聚合物薄膜,聚合物薄膜涂布于织物结构的表面,所述聚合物薄膜具有多个气孔。
进一步地,织物结构还包括多条导电单元,导电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与第一反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交错设置,导电单元的至少另一部分与导光单元在第二方向上交错设置,导电单元通过绝缘纱与发热电阻线合捻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这些储光单元,能够在缺乏光线处提供主动发光的能力。另外,这些导光单元连接光源后,能够同时利用这些第一反光单元的反光特性,将光线反射于同一侧而加以集中,提供被动发光的能力,且达到强化及均匀化光线的效果。再者,这些第一反光单元使得该织物结构的质地柔软,加工变得容易,且其重量轻,所以方便携带,非常适用应用于衣着与饰品。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织物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织物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织物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织物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为图6的C-C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织物结构
11 第一反光单元
12 导光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德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冠德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3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搬运的纯净水桶
- 下一篇: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