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呈米字型的组合风车扇叶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63440.8 | 申请日: | 2012-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0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朱泰平;吕学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泰平 |
| 主分类号: | F03D3/06 | 分类号: | F03D3/06;F03D1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曾旻辉 |
| 地址: | 中国台湾苗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字型 组合 风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领域,特别涉及呈米字型的组合风车扇叶。
背景技术
随着文明的进程,科技也一直不断在进步,故一件专利案也不停地在改进。如创作人先前专利为中国台湾第096214228号(专利第M331580号)的「大型安全高效率的风车」专利案,其提供一种风车大型化的设计,以减少投资成本,进而增加发电收益。同时大幅提高风车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人员或物资的损耗。
唯前述专利经过长期的测试中,发现仍有缺点应予以改良。首先,请参阅图1、图1A为先前技术的叶片上下层的组合是以十字型(俯视图)方式时,其叶片a的末端的折边a1在第二象限所产生额外的出力会使整个转轴转速不平均,此时如果冒然驱动发电机,会造成电压及频率不稳定的后果。该图1A所示上层叶片7、下层叶片8交互呈十字型,因每一小叶片a末端的折边a1是与叶片a呈一角度的折边,当叶片a进入顺风的一边时,叶片a的受面积由小变大(如图2A由x向y点),至风向呈90度时,叶片a的受风面积最大。当叶片a受风面积最大,随风向转向180度,亦即:
(1)叶片a受风面逐渐减少;
(2)当叶片a呈90度时,其上或下层叶片7、8则刚进入受风的一边叶片面积逐渐增多,此逐渐增多的叶片面积弥补已与受风面逐渐减少的叶片面积,因此能维持相同面积的叶片输出转速相同、出力相同;
(3)当叶片a由90度转向180时y的位置,上层叶片7的末端折边71开始发生出力至与风向呈平行(z的位置时)出力停止(如图2A所示),其出力曲线为y-x1-x2,因为叶片成十字型,此时下层的叶片8外侧的折边81才开始产生出力(如图2A所示),其出力曲线为x2-x3-x4,由于叶片7与8的出力不连续,会有x1-x2-x3的出力空档,致使转速不平均,驱动发电机时转速不稳定的后果。
由此可见,传统的风车扇叶组合,仍有未尽之处而待加以改进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呈米字型的组合风车扇叶,其加大叶片,使广大的叶片面积所产生的力量集中在垂直的轴心,但是其重量以及运转时的摇晃却分散在整个架构上,因此叶片的大型化很安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呈米字型的组合风车扇叶,复数个叶片,是以层叠方式往天空增高,同时每一层叶片是由一后述垂直的轴心向左右两边,以积少成多方式增加叶片左右直径,进而累积成大叶片面积;至少二支以上的垂直柱,该垂直柱上下端有水平向内的数支横梁,该横梁是以依一轴心的轴承座固定,每层轴心的轴承座中间有一垂直可旋转的轴心,此垂直的轴心两侧有呈一字型180度的叶片单元,而上下层的叶片单元组合如以俯视图来看是呈米字型,亦即上层与下层的叶片单元以俯视图来看排列成45度,使每一小叶片在第二象限时,末端的折边能产生额外的出力,如以米字型的排列,此出力使输出转速能稳定,驱动发电机时发电机的转速稳定,驱动叶片在受风面呈垂直,另一边背风面呈水平的驱动马达,是安装在叶片上方或下方的保护杆上,上下轴心接合处有一自动润滑油循环系统,保护轴心。
其中,所述驱动叶片呈垂直,另一边呈水平的驱动马达,是安装在叶片上方或下方的保护杆上,以维持风车的稳定运转。
所述叶片在受风面呈垂直面时,可以书写文字图案有广告效果者。
所述上下轴心接合处有自动润滑油循环系统,其将包括在地上的储油箱、抽油马达、每一轴承座的注油管、出油管,在地上有废油过滤槽等,以保护轴承座润滑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呈十字型的叶片组合结构图;
图1A为现有技术的叶片组合分析图;
图2A为现有技术叶片呈十字型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现有技术叶片呈十字型组合时的输出转速不稳定的分析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叶片呈米字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叶片呈米字型时的输出转速呈稳定的分析;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叶片的驱动马达是安装在叶片的上下方的保护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叶片轴心上的马达、储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另一方向叶片的驱动马达是安装在叶片的上下方的保护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轴心接合处的润滑系统;
图6为叶片的驱动马达的电源连接的接线盘;
图6A为接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滑环座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泰平,未经朱泰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34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