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热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2992.7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1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本建;李向林;何峰;万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5/06;F26B2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浩然;王凤桐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集热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青干草一般由适时刈割的燕麦、苜蓿等牧草经过自然和人工干燥而来,是一种重要的畜牧贮藏饲料,能否适时刈割和快速的干燥将直接影响青干草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到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实验证明,青干草的含水量在30%以下时才适合贮藏,否则极易腐烂变质。然而在我国的主要牧区,牧草的最佳收获季节一般集中于7-9月,在此期间经常会遇有降水,十分不利于牧草的干燥。
例如,以西藏林周县一处近千亩的紫花苜蓿草地为例,2011年7月13日时,紫花苜蓿已经进入初花期,长势良好,但由于此时正处雨季,无法进行牧草干燥,因此不能进行牧草的收获。直到9月25日雨季结束时,才能进行收割,此时紫花苜蓿叶片大量脱落,而其它一年生杂类草在草地中大量滋生。这种情况带来的危害至少包括:①降低了干草的产量,即原本可以收获两茬的草地只能收获一茬;②干草的营养价值大为下降,即原本营养价值较高的初花期紫花苜蓿已长为相对硬质的紫花苜蓿茎杆和杂类草;③降低了紫花苜蓿草地的可利用年限,杂类草的入侵危害了紫花苜蓿的优势生长地位,使得紫花苜蓿生长变弱。
因此,如何在牧草的最佳收获期保证牧草的干燥基本不受降水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能够在牧草的最佳收获期保证牧草的干燥基本不受降水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热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热干燥装置包括温室和设置于所述温室内的置物架,所述温室的墙壁上设置有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置物架为多个,且所述置物架具有载物台,且所述载物台高于所述温室的地面。
优选地,所述集热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温室内的运输车。
优选地,所述运输车为轨道车,且该轨道车的轨道设置在温室的地面上。
优选地,所述置物架为多个,且至少部分的所述置物架串联排列,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置物架串联排列的方向互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温室两侧的墙壁上分别设置有通风口,且所述温室两侧的墙壁上的通风口相对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置物架具有至少两层载物台。
优选地,所述载物台高于温室的地面40-50cm。
优选地,所述温室为日光温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能够在牧草的最佳收获期保证牧草的干燥基本不受降水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热干燥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温室 2 通风口
3 运输车 4 轨道
5 置物架 6 载物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热干燥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热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热干燥装置包括温室1和设置于所述温室1内的置物架5,所述温室的墙壁上设置有通风口2。所述置物架5上可以放置收获的新鲜牧草;所述温室1可以提供较高的温度,以利于牧草的干燥;所述通风口2可以排出湿度较大的空气和引入湿度较低的空气,以利于牧草的干燥。
优选地,所述置物架5为多个,且所述置物架5具有载物台6,且所述载物台6高于所述温室1的地面。所述载物台6上可以放置收获的新鲜牧草,并且在高于地面的情况下,更加有利于牧草的干燥。
优选地,所述集热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温室1内的运输车3。所述运输车3可以方便地运进新鲜牧草和运出干草。
优选地,所述运输车3为轨道车,且该轨道车的轨道4设置在温室1的地面上。所述运输车3为轨道车时,可以提供较大的单次运输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29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船舶吃水实时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健康干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