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型机废气余热循环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62581.8 | 申请日: | 2012-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2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 |
| 主分类号: | D06B23/20 | 分类号: | D06B23/20;D06C7/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定型 废气 余热 循环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后整理机械,特别涉及定型机废气余热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纺织与印染大国,定型机是纺织印染后整理的关键设备,热定型机是利用热空气对织物进行干燥和整理并使之定型的装置。一般热定型机内所需的热风的温度为200°C左右,离开热定型的热烟废风温度一般在170°C,定型机工作时排烟风机从定型机内抽引热烟废风排向机外,常温新风主要从定型机的进、出布口进入补充,在此过程中消耗定型机需供热总量的30%左右,而大量余热被排入机外,真正用于处理织物所消耗的热量只占输入定型机热量的2~5%左右,散失的热量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定型机车间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影响操作工人的身心健度,另外,随着布料从出布口输出还会带出许多烟气进一步污染车间的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合理、通过热能转换机将定型机工作时所产生的多余热量加以回收并高效利用,工作时可有效阻止冷新风从进、出布口进入定型机内,防止热烟风从进、出布口排出定型机外的, 可以节约能源并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的定型机废气余热循环利用系统。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定型机废气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定型机烘箱,所述定型机烘箱上分别设有进布口、出布口及排废口,所述定型机烘箱的排废口上设有废气引风机,还包括气-气热交换器及两气封装置,所述两气封装置分别设于定型机烘箱的进布口与出布口上,所述气-气热交换器设于定型机烘箱上,所述气-气热交换器的进气口与废气引风机的排气口相连通,出气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两气封装置进气口相连通,所述两气封装置上分别设有气封口。
进一步改进的是:定义所述定型机烘箱具有沿布匹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及与纵向方向相垂直的横向,所述气封装置为设于定型机烘箱进布口、出布口上、下两侧的沿定型机烘箱横向方向延伸的上气封管与下气封管,所述两上、下气封管的进气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气-气热交换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两上、下气封管上还分别设有与布面成一定夹角的气封口,所述各气封口分别沿上、下气封管的轴向方向延伸。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气封管、下气封管的横截面自进气口向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气封管、下气封管与连接管相连接的那一端还分别设有旋转节。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各连接管上分别设有伸缩节。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气封管、下气封管上位于气封口的下方还分别设有幅宽调节杆。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气封管的一侧上方设有上密封罩,下气封管的一侧上方设有下密封罩。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废气引风机还电性连接一变频器。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定型机烘箱的高温烟气废气引风机前的烟风管上插入一个气-气热交换器,常温新风经气热交换器换热后变成热新风,引入定型机烘箱进布口与出布口上的气封装置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定型机外排的热量把外部新鲜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来供给,实现烟气余热重新利用,节能减排。
2、气封装置的气封口分设在布的上方和下方,气封出风方向与布面成一定夹角,通过气封口喷出的新热风在布的上下两面形成风幕,工作时可有效阻止冷新风从进、出布口进入定型机烘箱内,防止热烟风从进、出布口排出定型机烘箱外,减少了烘箱内外部冷空气的注入,降低了水汽现象的发生,面料色差小,并使用热新风替代常温新风输入,加快定型机首节、第二节及末节烘箱的升温速度,节约升温待机时间,充分发挥首节、第二节及末节烘箱的作用,有益于提高车速,提高生产效率。
3、阻止了烘箱内的热烟废风排出机外或者从进出布口溢出,大大节约了能源,改善了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下气封管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未经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25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光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三轴陀螺仪的智能超声诊断导航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