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种蛋及出雏两用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0667.7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9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芬;韩永胜;胡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2B3/00 | 分类号: | B62B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61005 黑龙江省齐***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蛋 两用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家禽生产中,种蛋孵化技术是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在孵化生产中,种蛋的运输一般都是人力来搬运,操作时需要二人协同作业,费时费力;而在出雏过程中,出雏器所用的运输车较为笨重,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禽雏受伤或者掉落的现象;种蛋运输和出雏效率低,严重影响孵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种蛋及禽雏运输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供种蛋及出雏两用运输车。
种蛋及出雏两用运输车,它包括矩形金属框架、两块隔板、四个车轮和手扶装置,所述两块隔板均布并固定在矩形金属框架的底部边框上,所述两块隔板均与金属框架的前端边框平行;所述两块隔板的上表面是种蛋筐或雏筐的放置区域;每块隔板的下表面均安装有两个车轮;手扶装置包括两个连接杆和一个手扶杆,所述两个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矩形金属框架后端边框的左、右两侧;手扶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手扶杆与矩形金属框架后端边框平行。
它还包括四块侧板,所述四块侧板分别竖直固定在矩形金属框架的四个边框上,所述四块侧板之间围成一个矩形的封闭区域。
位于前端的两个车轮均为万向轮。
两个连接杆本体上均带有向矩形金属框架后方弯曲的弧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种蛋筐或雏筐放置在两块隔板上,然后推动手扶杆实现种蛋筐或禽雏的运输,运输过程省时省力,运输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种蛋及出雏两用运输车,它包括矩形金属框架1、两块隔板2、四个车轮4和手扶装置,所述两块隔板2均布并固定在矩形金属框架1底部的边框上,所述两块隔板2均与金属框架1的前端边框平行;所述两块隔板2的上表面是种蛋筐或雏筐的放置区域;每块隔板2的下表面均安装有两个车轮4;手扶装置包括两个连接杆5和一个手扶杆6,所述两个连接杆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矩形金属框架1后端边框的左、右两侧;手扶杆6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杆5的另一端;所述手扶杆6与矩形金属框架1后端边框平行。
本实施方式中,矩形金属框架1可以为铁制的金属框架或不锈钢的金属框架。
本实施方式在使用时,将种蛋筐或雏筐放置在两块隔板上,然后推动手扶杆实现种蛋或禽雏的运输,运输过程省时省力,运输效率高。在一次运输时,单人即可独立完成,相比于现有方法,运输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倍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种蛋及出雏两用运输车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四块侧板3,所述四块侧板3分别竖直固定在矩形金属框架1的四个边框上,所述四块侧板3之间围成一个矩形的封闭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的四块侧板3用于增加种蛋筐或雏筐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所述的种蛋及出雏两用运输车的区别在于,位于前端的两个车轮4均为万向轮。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万向轮用于适应复杂路况,保证运输车稳定安全运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的种蛋及出雏两用运输车的区别在于,两个连接杆5本体上均带有向矩形金属框架1后方弯曲的弧度。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连接杆5带有向人体侧弯曲的弧度,使运输车推动时更加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06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