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电缆中间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0469.0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5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孙钦章;朱文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4/7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电缆 中间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电缆连接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力同轴电缆中间接头。
背景技术
在用电输电领域,常常需要用到电缆连接技术,一般是采用电力同轴电缆,它是由相互绝缘的同轴心导体组成,内导体外面包裹着绝缘体,再包裹外导体,最外面是外导体绝缘层及防护层。
目前,市面上尚未有同轴电缆中间接头的相关附件,对同轴电缆的连接方法是两侧芯导线用连接管压接,两侧外导线弯曲修整成一团与芯导线并列采用连接管压接,然后各自绕包绝缘带材形成中间接头。
传统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1)现行的连接方法改变了同轴电缆接头段外导线同时作为内导线屏蔽功能的电气特性;
(2)在电缆的分叉处采用绝缘带绕包时,工艺难度大,且绝缘密封效果不佳,在长期有水浸泡的运行环境下,容易在该处出现绝缘故障(已发现过此故障案例);
(3)电缆外导体压接时,由于需要间隙套入压接钳,所以其压接后内、外导体之间的间隙较大,分别绕包绝缘带后使用不了热缩套,其整个接头的防水及机械性能比较薄弱。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容易发生同轴电缆接头的绝缘故障,造成电缆环流大幅度升高等线路重大缺陷,严重影响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绝缘度高、安全可靠的同轴电缆连接结构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方便、安全可靠的同轴电缆中间接头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同轴电缆中间接头,其包括内导体压接管和外导体连接装置,该内导体压接管设有内导体插槽,该外导体连接装置包括中空的圆柱形本体,该本体有内壁和外壁,该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外导体插槽。两端同轴电缆连接时,内导体通过内导体压接管连接,外导体插入所述外导体插槽中连接,操作简单方便,连接稳定安全可靠。
优选的,该外导体连接装置本体内壁向两端延伸有外导体连接受压管。
优选的,该内导体压接管与外导体连接装置本体以及内导体压接管与外导体连接受压管之间设有绝缘带。提高绝缘度,减少绝缘故障出现,连接安全可靠。
优选的,该外导体连接装置本体外壁的外侧设有螺纹。该中间接头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外导体连接装置本体两侧的紧固套件,该紧固套件为中空且设有内螺纹与外导体连接装置本体外壁的螺纹相配合,可将外导体压接固定。
优选的,其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外导体连接受压管与紧固套件之间的伸缩环。作为较佳实施方案,该伸缩环是设有开缝的圆环。紧固套件通过螺纹配合旋紧后,可将该伸缩环收缩紧,从而将外导体压紧在外导体连接受压管上。
优选的,该外导体连接装置外设有绝缘带,提高绝缘度。
优选的,该绝缘带开口处设有防水带。提高了接头整体绝缘,适用于长期浸泡水中的运行环境。
优选的,在外导体连接装置外层还设有热缩套,提高了密封性、整体绝缘度、稳固度。
采用该中间接头的接驳同轴电缆的方式如下:
1、根据要求剥切同轴电缆,将接头处外导体与内导体分离;
2、按照同轴电缆截面规格使用连接管压接内导体;
3、使用绝缘带对内导体压接段进行绕包,至达到绝缘要求;
4、按照同轴电缆截面规格设计同轴电缆外导体连接装置,压接外导体;
5、使用绝缘带、防水带及热缩套对外导体进行绝缘处理,即完成同轴电缆中间接安装。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同轴电缆中间接头是连接两段同轴电缆之间的导体、绝缘层的装置,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绝缘可靠性、密封性及机械强度。
(1)保持了同轴电缆接头段外导线同时作为内导线屏蔽功能的电气特性;
(2)改善了现行接头结构的整体性,避免了电缆分叉处绕包绝缘带工艺难度大的问题。且外层采用热缩套,提高了接头整体绝缘、密封及机械性能,适用于长期浸泡水中的运行环境;
(3)安装工艺简单而不简陋,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4)改善设备的整体外观,且提高了设备的技术规范性;
(5)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填补了电力同轴电缆专用连接接头附件的空缺,有效解决了电力同轴电缆中间连接工艺缺少规范设备,影响电缆安全运行问题,实现了电力同轴电线中间连接的附件技术规范,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具有巨大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0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电流传感器
- 下一篇:荧光增白剂CBS-X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