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备复合透水砖的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60184.7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2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秦升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22 | 分类号: | B28B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复合 透水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型建筑材料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砌块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CN 1966861A中公开了一种复合透水砖,该复合透水砖包括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紧密结合为一体;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中分别包含有骨料和对骨料起到粘结作用的包覆骨料的粘结剂。该复合透水砖具有节约能源、成本低、耐候性好、长期透水效率高、高强度等优点。在制造所述复合透水砖时,可以将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一次复合成型,也可以分别制造出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然后通过如粘结等方式将两者复合在一起,也可以先制造出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中的一者,然后在其上形成另一者。利用这三种方法成型所述复合透水砖时,需要两套成型设备同时工作,工序比较复杂。
CN 201824450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复合透水砖的成型机,该成型机包括:机架和设置于该机架上的模压装置和振实装置,所述模压装置包括压头和控制所述压头压力的压力缸,所述振实装置上设有复合透水砖模具,该复合透水砖模具置于所述模压装置的下方,其中:所述模具设置有多个型腔,所述模压装置上设有多个同所述型腔位置一一对应的压头和压力缸。
但是,利用上述成型机制备不同规格的复合透水砖时,需要配备大量具有不同型腔的模盒、模盒固定外框以及压头,而且更换模盒繁琐,影响生产效率。并且,利用上述成型机时,模盒容易磨损变形,无法保证生产的复合透水砖的外形和尺寸。
因此,如何方便地制造外形、尺寸准确的复合透水砖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复合透水砖的成型装置,该成型装置能够方便地制造外形、尺寸准确的复合透水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备复合透水砖的成型装置,其中,该成型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型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型腔内且与驱动装置相连的挤出杆、均与所述型腔相连通的多个料斗,该多个料斗沿所述型腔的长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料斗包括底料斗和位于该底料斗下游的面料斗。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料斗内设置有螺旋布料机构。
优选地,所述螺旋布料机构包括螺旋杆,该螺旋杆从所述料斗的一侧延伸至该料斗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螺旋杆的纵轴垂直于所述料斗的纵轴。
优选地,所述螺旋布料机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所述螺旋杆。
优选地,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变速机构,该变速机构连接在所述挤出杆和所述驱动装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壳体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共同围成所述型腔。
优选地,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切割平台,该切割平台设置在所述型腔的出口的下游侧,且该切割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平齐。
通过料斗向壳体内的型腔中添加物料,并利用挤出杆挤出物料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复合透水砖,并且,壳体内的型腔不易变形,获得的透水砖外形、尺寸精确。并且,可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成型装置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相同宽度、厚度,却具有不同长度的复合透水砖。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成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成型装置在成型复合透水砖时的示意图;和
图3是图1中的成型装置的底料斗和该底料斗中的螺旋杆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壳体 11 型腔
20 驱动装置 30 挤出杆
40 料斗 41 底料斗
42 面料斗 50 螺旋杆
60 变速机构 70 切割平台
80 机架 41a 透水基层
42a 透水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60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