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氮自动填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6839.3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4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科;黄胜;孙波;何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7C5/02 | 分类号: | F17C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氮 自动 填充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氮自动填充系统,可用于向安装蛋白质晶体样品的机械手样品腔自动填充液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由基因控制表达的各种蛋白质的结构的测定成为当今生物学家的首要任务。确切地了解每一种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无论是对于客观地了解蛋白质的各项功能,还是研究出直接有效的治疗药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测定80%以上是利用晶体X射线衍射的方法来解析的,蛋白质晶体样品通常保存在液氮中以备实验。在X射线衍射实验中,用机械手来安装蛋白质晶体样品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实验前将蛋白质晶体样品放于机械手的样品腔中,实验时可以用机械手迅速的完成样品的安装。机械手的样品腔需要维持一定量的液氮用以保存蛋白质晶体样品,就需要一个能够自动为机械手样品腔填充液氮的液氮填充系统。此系统进一步地还需要能够自动控制其自身液面高度,并且自动控制输出压力,避免过大的压力扰动蛋白质晶体样品。而现有技术中的自增压液氮容器并不能满足该要求。
现有的自增压液氮容器主要用于运输和储存液氮,也可用作其他制冷装置的冷源。该容器上部安装有进/排液阀、放气阀、安全阀、压力表、液位仪,利用容器内少量液氮气化产生压力,使容器能自动排放液氮,从而为其他产品进行液氮填充和降温。但是,该自增压液氮容器为手动装置,需要在观察液位仪和压力表指示数值的同时,通过人手扭动进/排液阀和放气阀进行操作,该操作不仅不方便且浪费人工,最重要的缺点是该液氮输出压力不可控制,若将其直接应用到保存蛋白质晶体样品的机械手样品腔,由于压力扰动过大,必然导致样品的破坏。因此,有必然研究出一种能够自动监控被填充容器的液位实现液氮的自动填充,并且能够自动监控自身的液位和压力的液氮填充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填充液氮的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自增压液氮容器在应用上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氮自动填充系统,包括自增压液氮容器,所述自增压液氮容器包括放气阀,进液阀,排液阀,第一液位仪,压力表,安全阀,所述排液阀为电磁阀,所述系统还包括:与自增压液氮容器的排液阀通过管道相连的接收罐,所述接收罐具有第二液位仪;以及分别与所述自增压液氮容器的排液阀和所述接收罐的第二液位仪信号连接的信号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压力表是电接点压力表,所述排气阀是电磁阀,均与所述信号控制器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液阀是电磁阀,该进液阀和第一液位仪均与所述信号控制器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第二液位仪探测接收罐内液面高度,使用液位仪输出信号控制排液阀打开,对接收罐填充液氮,实现液氮自动填充;
采用电接点压力表检测自增压液氮容器中压力,使用电接点压力表输出的信号控制排气阀打开,释放液氮容器内的压力,进一步实现自动控制自增压液氮容器的输出压力;
采用第一液位仪探测自增压液氮容器中液面高度,使用第一液位仪输出信号控制进液阀打开,对液氮容器填充液氮,进一步实现自动控制自增压液氮容器中的液面。
本实用新型特别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控制液面、自动控制输出压力的液氮填充系统,可用于安装蛋白质晶体样品的机械手填充液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氮自动填充系统结构图。
1、自增压液氮容器2、放气阀3、安全阀4、压力表5、第一液位仪6、进液阀7、进液管8、排液阀9、接收罐10、信号控制器11、第二液位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氮自动填充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液氮自动填充系统,包括自增压液氮容器1,所述自增压液氮容器1包括放气阀2,安全阀3,压力表4,第一液位仪5,进液阀6,进液管7,排液阀8,其中,该排液阀8为电磁阀,自增压液氮容器1的排液阀8与接收罐9通过液氮输送管道相连,该接收罐9具有第二液位仪11;该系统还包括信号控制器10,该信号控制器10分别与自增压液氮容器1的排液阀8和所述接收罐9的第二液位仪11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6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日光灯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自动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