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酱油酿造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55689.4 | 申请日: | 2012-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2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吕斯濠;梁志辉;范洪波;曾燕艳;罗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酱油 酿造 工业废水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酱油酿造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酱油是我国传统发酵调味品,并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深受我国人民和东亚国家喜爱。至今,我国酱油行业基本工艺方法变化不大,只是采用现代机械设备代替大部分传统的手工艺方法,但是已经促进了酱油行业的巨大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酱油的产销量不断大幅增长。目前世界酱油年产量约800万吨,中国大陆的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从全国范围来看,酱油市场年增长在10%以上。现在内地人均年消费量37公斤,仅为其它习惯吃酱油的东方国家和地区消费量的30%~50%,酱油的销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目前中国内地出口西方的酱油,估计每年在30000吨以上。
酱油制造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酱油生产废水排放量大增,使酱油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研究表明,每生产1吨酱油需要消耗7~10m3的新鲜水,即生产1吨酱油会产生约6~9m3的酱油废水。酱油废水浓度高、负荷变化大、色度大,属于难处理有机废水。酱油废水主要来自制曲、发酵、回淋和包装等工段过程,包括生产场地和设备清洗废水、原料浸泡废水、产品废溢流、发酵罐池冲洗废水和包装容器的清洗消毒废水以及部分职工、办公生活废水。来自制曲、发酵、淋油等工序的废水约占90%。一般年产万吨酱油厂的日均废水排放量在100~300m3左右,采用传统工艺废水排放量更高。每年我国酱油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水接近5000万m3。
酱油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就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高浓度的酱油废水使水体富营养化,色度使水体接收阳光能力降低,影响水生生物存活,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废水发酵后产生难闻气味的气体污染空气,降低空气质量,滋生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空气不适于人类生活;使土壤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改变,破坏其生态平衡。其污染破坏程度远高于生活废水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然而,利用目前的方法和系统尚不能对酱油酿造工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因此,找到一种简单有效又经济可行的处理系统,成为人类研究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酱油酿造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其能有效解决利用现有之处理系统无法对酱油酿造工业废水进行简单有效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酱油酿造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有用于对酱油酿造工业废水进行水质均衡的调节池、用于安装填料对废水进行厌氧处理的厌氧生化池、用于对废水进行反硝化脱氮并去除部分有机物的缺氧生化池、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色度、氨氮和SS污染物的好氧MBR池、用于加入聚合氯化铝以进一步去除COD和色度的混凝沉淀池/气浮池以及用于加入次氯酸钠浓液以进行氧化脱色和进一步去除COD的氧化脱色池;
该厌氧生化池的进水口与调节池的出水口连通;
该缺氧生化池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该第一进水口与厌氧生化池的出水口连通,该第二进水口与调节池连通;
该好氧MBR池的进水口与缺氧生化池的出水口连通,好氧MBR池具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该第一出水口与前述缺氧生化池的第三进水口连通,该第二出水口与混凝沉淀池/气浮池的进水口连通;
该氧化脱色池的进水口与混凝沉淀池/气浮池的出水口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用于对酱油酿造工业废水进行前处理以去除粗大污染物的格栅,该格栅的出水口与调节池的进水口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好氧MBR池内安装有UF或MF膜,该膜为中空纤维膜或平板式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设置有调节池、厌氧生化池、缺氧生化池、好氧MBR池、混凝沉淀池/气浮池以及氧化脱色池,使得酱油酿造工业废水依次经过调节池、厌氧生化池、缺氧生化池、好氧MBR池、混凝沉淀池/气浮池以及氧化脱色池作相应的处理后排放,能够将酱油酿造工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并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要求,并且,本处理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改造投资费用小、工艺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56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焚烧锅炉的炉排推杆的柔性密封装置
- 下一篇:改进的钢坯夹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