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引连铸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4257.1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7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高磊;姚幼甫;骆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上引连铸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上引连铸炉,属于有色金属熔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工业的蓬勃发展,对电线电缆制品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需要使用更多杂质含量少,氧含量低端高纯铜,高纯铜带特点在于高导电率、高密度、优良的塑性和良好的抗疲劳强度。上引连铸法是生产高纯铜的常用方法,目前使用的上引连铸炉包括熔炼炉和保温炉两部分,熔炼炉和保温炉通过流槽直接相连。当熔炼炉内地电解铜熔化为铜液后,通过流槽直接进入保温炉。这种结构形式的上引连铸炉存在保温炉铜液液位不平稳、炉衬材料容易掉落、铜液含有非金属杂质较多、铜杆质量不稳定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上引连铸炉。本实用新型的上引连铸炉能提高铜液流动的平稳性,降低铜液中非金属杂质,提高铜杆质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上引连铸炉,包括熔炼炉、隔仓、保温炉;其中熔炼炉与保温炉之间设置有隔仓;且熔炼炉与隔仓相连通,隔仓与保温炉相连通;所述的隔仓分为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隔仓、第二隔仓和第三隔仓。
所述的熔炼炉与隔仓之间通过第一流沟相连通;隔仓与保温炉之间通过第二流沟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隔仓与第二隔仓之间通过第三流沟相连通;第二隔仓与第三隔仓之间通过第四流沟相连通。
所述的第四流沟高出炉底100~4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铜液在隔仓内有一段时间的缓冲,使熔体温度逐步达到均匀,并使氧化物及熔渣上浮,从而净化铜液,特别是高出炉底100~400mm的第四流沟的设置,可促进铜液流动的均匀性,起到除渣的效果。同时对保温炉内熔体温度的波动影响较小,有利于铜杆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上引连铸炉,包括熔炼炉1、隔仓2、保温炉3;其中熔炼炉1与保温炉3之间设置有隔仓2;且熔炼炉1与隔仓2相连通,隔仓2与保温炉3相连通;所述的隔仓2分为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隔仓4、第二隔仓5和第三隔仓6。所述的熔炼炉1与隔仓2之间通过第一流沟7相连通;隔仓2与保温炉3之间通过第二流沟8相连通。所述的第一隔仓4与第二隔仓5之间通过第三流沟9相连通;第二隔仓5与第三隔仓6之间通过第四流沟10相连通。所述的第四流沟10高出炉底100~400mm。阴极铜在熔炼炉1中融化后,依次经过第一流沟7后进入第一隔仓4、通过第三流沟9后进入第二隔仓5;又通过高出炉底100~400mm的第四流沟10进入第三隔仓6、然后通过第二流沟8进入保温炉。整个过程中,铜液在隔仓2内有一段时间的缓冲,使熔体温度逐步达到均匀,并使氧化物及熔渣上浮,从而净化铜液,特别是高出炉底100~400mm的第四流沟的设置,可促进铜液流动的均匀性,起到除渣的效果。同时对保温炉内熔体温度的波动影响较小,有利于铜杆的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42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光镜面汽车雾灯反射铝合金压铸模具
- 下一篇:大型节能水冷却空气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