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身份认证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3364.2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0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恒一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身份 认证 识别 智能 门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禁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身份认证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门禁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门禁系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它在工作环境安全、人事考勤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辅助设备可以进行电梯控制、车辆进出控制,物业消防监控、保安巡检管理、餐饮收费管理等,真正实现区域内一卡智能管理。
目前主流的门禁系统也存在纸张票据或者身份证件防伪性差的缺陷,市面上的智能卡(IC,ID)或者RFID技术成本高,同时也可被复制,智能卡(IC,ID)或者RFID技术外观无法达到纸张的设计及制作效果。纸张票据及证件也无法具备智能卡的存储,识别,认证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数码点阵技术设计制造的且具有唯一数字编码和数字标识的智能门禁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身份认证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包括出入凭证本体、管理系统服务器、门禁闸机以及与管理系统服务器连接的识别终端,所述出入凭证本体的表面印设有数码点阵层。
上述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所述的识别终端与管理系统服务器和门禁闸机是通过基于GSM、GPRS、蓝牙或是WIFI协议的无线通讯方式相互连接。还可以采用各种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无线传输方式进行传送,也不限于上述的4种无线传输方式。
上述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所述的识别终端是电子数码笔。
该电子数码笔包括笔帽和壳体,在壳体的笔头部分设有压力传感器及光电图像传感器,在壳体中部设有处理储存模块、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
处理储存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处理器、图像处理器和存储器;
光电图像传感器与主处理器连接,所述的存储器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电子数码笔也可以采用不带内置处理储存模块的结构,该种设计能进一步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的一种智能门禁系统,所述的出入凭证本体上还设有照片粘贴区,所述的照片粘贴区用于粘接印有与出入凭证本体上排列一致的数码点阵层的照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数码点阵层的信息承载量大,成本低,防伪度高,在信息系统中,数码点阵标识是物理对象或地理位置的代表,标识本身可以代表任何对象并赋予任何意义。标识上的信息可以被多次读取,同时可留下信息读取、变更的轨迹。能够防抵赖、防篡改、保证完整性。能够随时将点阵注销,使得点阵立即失效,防止失效点阵再次被利用。能够随时记录点阵的使用,方便点阵的使用情况查询。
数码点阵点与点之间的间距仅在0.3mm左右,所以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就会有1000多个点,同时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有精确而细微差别的,这就导致 使用一般的复印、扫描、照排等技术很难将其复制。
点阵在打印和印刷的时候主要采用800-950nm波长高吸收度的含石墨的黑色墨水,这些点阵可以被数码笔所识别。而我们同样可以采用800-950nm波长低吸收度的青、黄、洋红色墨水合成黑色或其他深颜色,这些将不被数码笔进行识别。
数码点阵层中点阵的排列可进行明暗码组合呼唤加密演算。
能够保证在153亿平方公里面积内的点阵坐标中做到点阵排列不重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将任意指定面积的点阵作为一个身份唯一的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A.实现触控膜印刷,大幅度降低现有技术触控屏的生产成本;
B.实现快速部署,不需要任何配件和施工,即装即用;
C.实现多点触控,同时可以支持多套数码笔并发触控操作;
D.无需任何外接电源,低碳,环保;
E.实现形状可以任意定制,可以像纸张一样裁剪和拼接,突破了电路板的
极限,尺寸可以无限放大;
F.实现简易制作,可直接贴附在电视、显示器等设备上临时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应用于身份认证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数码中电子数码笔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恒一,未经张恒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3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薄型屏蔽机柜用门禁装置
- 下一篇:具有智能管理功能的考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