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器进气管的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1852.X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7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强;蔡长生;孙振杰;王敬军;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强;蔡长生;孙振杰 |
主分类号: | A61M5/165 | 分类号: | A61M5/16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1900 天津市蓟***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气管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输注器械,具体是一种输液器进气管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医疗过程中常用的医用装置,为了避免交互感染,现今的输液器只供一次性使用。医疗输液时,输液容器中的液体经过输液管输入人体,但同时需有空气补充进入输液容器中才能完成,而输液器中的进气管或进气针,由于缺少过滤装置,空气中的飞尘就会进入输液容器,随着液体进入人体,从而导致输液反应或并发其他感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输液器中,进气管或进气针没有过滤装置而导致灰尘及微生物随空气进入输液容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输液器进气管的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输液器进气管的过滤装置,圆筒状过滤盒一端向外突出形成有与进气管连接的接管,且过滤盒内顶面形成放射状加强筋,过滤盒另一敞口端结合具有盖筛板的同心圆形盒盖,过滤盒内的加强筋及第一活动筛板、第二活动筛板分别支撑滤纸。
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为筒状三层过滤结构,这样可使经过此过滤装置的空气洁净地进入输液瓶中,完成健康输液,从而,防止空气中的飞尘进入输液容器,而随着液体进入人体,避免输液反应或并发其他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盒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过滤盒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盒盖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5是盒盖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筛板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7是活动筛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
图中主要部件的符号标记:
1.过滤盒 2.接管
3.盖筛板 4.盒盖
5.加强筋 6.第一活动筛板
7.第二活动筛板 8a.第一滤纸
8b.第二滤纸 8c.第三滤纸
9.环棱 10.环槽
11.环架 12.十字架板
13.进气管 14.穿刺针
15.进气孔 16.出液孔
17.输液接管 18.架板
19.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输液器进气管的过滤装置,圆筒状过滤盒1一端向外突出形成有与进气管连接的接管2,且过滤盒内顶面形成放射状加强筋5,过滤盒1另一敞口端结合具有盖筛板3的同心圆形盒盖4,过滤盒1内的加强筋5及第一活动筛板6、第二活动筛板7分别支撑第一滤纸8a、第二滤纸8b、第三滤纸8c。
过滤盒内顶面形成的放射状加强筋5是在过滤盒1内周壁与接管2内口间等高突出形成的,并支撑第一滤纸滤纸8a。
所述输液器进气管的过滤装置,其过滤盒1另一敞口端外周环棱9与盒盖4内周壁环槽10卡接结合。
所述输液器进气管的过滤装置,其第一活动筛板6、第二活动筛板7结构相同,均是圆形环架11内一体形成有十字架板12。
所述输液器进气管的过滤装置,其同心圆形盒盖4一端圆形进气19上形成的盖筛板3呈十字形,另一端内周壁形成有与过滤盒1的外周环棱9对应结合的环槽10。
本实用新型装配时,在过滤盒1内的加强筋5上预置第一滤纸8a,然后依次安置第一活动筛板6和第二活动筛板7,且在每层活动筛板上间隔放置第二滤纸8b、第三滤纸8c,最后卡装具有环槽10的盒盖4,盒盖4上的十字形盖筛板3将过滤盒1内的第一活动筛板6、第二活动筛板7以及第一滤纸8a、第二滤纸8b、第三滤纸8c压紧。
本实用新型使用前与输液器一并照射消毒,呈无菌状态备用。如图8所示,输液器是进气、出液一体的穿刺针,使用时,按照输液操作常规将穿刺针14刺入输液容器(未图示),外部空气经本实用新型盒盖4上的盖筛板3、第三滤纸8c、第二活动筛板7及第二滤纸8b、第一活动筛板6及第一滤纸8a,通过接管2、进气管13、穿刺针14上的进气孔15进入输液容器。而输液容器中的药液通过穿刺针14上的出液孔16、输液接管17,输注到病人体内。图中未予说明的架板18是防止穿刺针14过度刺入的限位结构。
此外,进气和出液分体的针头(未图示),在连接进气针头的进气管上安装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并获得满意的过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强;蔡长生;孙振杰,未经杨志强;蔡长生;孙振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18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