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象鼻式收线机的配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1831.8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9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科力钢铁线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02 | 分类号: | B21C4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200 广东省东莞市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象鼻 收线 配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线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象鼻式收线机的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拉丝机是一种将粗金属线材在常温下,依靠金属性与线筒之间的静摩擦力进行拉拔,强制金属线通过模具拉成细金属线材的机器。以前设计的拉丝机都没有配套收线机来收线,只靠线筒积线,当积线量达到一定量时需用手动或电动吊车将线材卸下,然后再开机继续生产,不断循环往复。因线筒积线量有限,所以停机频繁,不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大,而且生产效率非常低。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配置专门收线机的拉丝机,如配置有象鼻式收线机的拉丝机,其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线材缠绕、冷却和下线捆扎包装的功能。然而随着润滑技术、线材品质和拉丝模品质要求不断提升,金属线材的拉拔速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该现有的收线机的收线速度较低,一般为6m/s以下。当收线速度提高到7m/s以上时,现有的象鼻式收线机的配重装置由于配重轮即主轴带轮设置在主轴的中部,频繁使用后容易导致主轴发生变形,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转速提高的情况下,现有的配重轮的重量较轻,又因为线筒积满线时重量较大,则主轴两端的重量越不平衡,导致配重装置容易出现旋转不平稳的现象,振动较大,设备使用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平稳且使用可靠性强的象鼻式收线机的配重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象鼻式收线机的配重装置,包括机架和主轴,所述主轴的前端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象鼻式积线架的线筒装配机构,所述主轴的末端连接有配重轮,所述主轴的对应所述配重轮和所述转盘的内侧位置分别设置有轴承座,所述主轴通过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机架连接。
其中,所述配重轮与所述主轴的末端的距离为所述主轴的长度的1/8~1/5。
其中,所述配重轮通过键一固定于所述主轴。
其中,所述配重轮和所述主轴之间嵌设有张紧套,张紧套通过六角螺栓与所述配重轮连接。
以上的,所述配重轮的外侧面周向设置有带槽。
其中,所述主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座内。
其中,所述转盘和所述主轴之间嵌设有连接座,连接座通过键二固定于所述主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象鼻式收线机的配重装置,包括机架和主轴,所述主轴的前端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象鼻式积线架的线筒装配机构,所述主轴的末端连接有配重轮,所述主轴的对应所述配重轮和所述转盘的内侧位置分别设置有轴承座,所述主轴通过所述轴承座与所述机架连接;配重轮和线筒装配机构分别设置于主轴的两端,确保主轴两端受力平衡,且不容易损坏主轴,具有旋转平稳且使用可靠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象鼻式收线机的配重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象鼻式收线机的配重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主轴 2——转盘
3——线筒装配机构 4——配重轮
41——带槽 5——轴承座
51——轴承 6——键一
7——张紧套 8——六角螺栓
9——连接座 10——键二
11——象鼻式积线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象鼻式收线机的配重装置,包括机架和主轴1,所述主轴1的前端连接有转盘2,所述转盘2和所述主轴1之间嵌设有连接座9,连接座9通过键二10固定于所述主轴1,转盘2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象鼻式积线架11的线筒装配机构3,所述主轴1的末端连接有配重轮4,所述配重轮4的外侧面周向设置有带槽41,所述配重轮4通过键一6固定于所述主轴1,所述主轴1的对应所述配重轮4和所述转盘2的内侧位置分别设置有轴承座5,所述主轴1通过轴承51安装于所述轴承座5内,所述主轴1通过所述轴承座5与所述机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科力钢铁线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科力钢铁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18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油轴承自动整形装置
- 下一篇:涂油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