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车架纵梁检测精确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1793.6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6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高金刚;张爽;王善刚;王大宇;于雷;付胡代;杨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C51/00 | 分类号: | B21C51/00;B23Q17/20;B23Q17/22;B23Q17/24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架 检测 精确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架纵梁检测精确定位装置,应用于大尺寸平板件的检测。
背景技术
汽车车架纵梁上需要加工的孔多达200多个。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冲头、钻头折断或加工遗漏等原因造成孔加工不完全的质量缺陷。带有上述质量缺陷的车架纵梁进入生产装配过程中,将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打乱生产流程的节拍,并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汽车车架纵梁上孔的位置没有明显分布规律,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光电传感器或磁性开关等检测目标孔数量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车架纵梁上孔的数量检测。因此,国内目前对汽车车架纵梁上孔的数量检测主要采用人工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很难及时检测出孔的加工数量缺陷问题。
国内目前对车架纵梁上加工的孔径尺寸和孔的位置尺寸检测有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和人工检测二种方式。受生产节拍限制,上述二种检测方法只适合于纵梁抽样检查,并不能满足生产线上批量产品的在线检测要求。
在国外,亚洲最大的汽车车架生产厂家——日本武部铁工所解决车架纵梁孔的加工质量的检测方法是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批量产品的在线检测。由于车架纵梁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价格较高,国内五十多家载重汽车生产企业目前尚未采用这种先进的检测装置对汽车车架纵梁多孔加工质量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架纵梁检测精确定位装置,其解决了目前人工判读的不足,克服人工检测所造成的各种误差,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汽车车架纵梁加工质量是否合格,实现了汽车车架纵梁加工质量的自动检测功能,项目技术成熟度高,不存在技术风险,其检测性能高效、准确,可以满足生产现场的需求,对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检测水平与生产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车架纵梁检测精确定位装置,由连接板、转轴、小同步带轮、同步带、大同步带轮、支架、连轴器、编码器和绢纸垫组成,其特征在于:连接板与数控冲床的运动平台相连接,大同步带轮与数控冲床的静止平台上的同步带相接触,大同步带轮与2个小的同步带轮和同步带相连,连轴器与编码器相连接,在装置的支架和连接板之间放置一个绢纸垫,转轴设在连接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成功实现了纵梁图像采集时的精确定位,也保证了纵梁的检测质量和检测速度 ,具有检测性能高效、准确,可以满足生产现场的需求,对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检测水平与生产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精确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梁检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车架纵梁检测精确定位装置,由连接板1、转轴2、小同步带轮3、同步带4、大同步带轮5、支架6、连轴器7、编码器8和绢纸垫9组成,其特征在于:连接板1与数控冲床的运动平台相连接,大同步带轮5与数控冲床的静止平台上的同步带相接触,大同步带轮5与2个小的同步带轮3和同步带4相连,连轴器7与编码器8相连接,在装置的支架6和连接板1之间放置一个绢纸垫9,转轴设在连接板的一侧。
连接板1与数控冲床的运动平台相连接,保证该装置与纵梁一起运动;大同步带轮5与数控冲床的静止平台上的同步带4相接触,保证纵梁运动时,该装置能够采集纵梁的移动信息(编码器的脉冲数),大同步带轮5的转动信息通过2个小同步带轮3和同步带4,连轴器7与编码器8相连接,这样就将直线运动信息转化为编码器8的脉冲数,从而获得纵梁运动的实时信息用于纵梁的图像采集。在纵梁运动的过程中,数控冲床上静止平台不是绝对平整的,上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地方,这样大同步带轮5与静止平台上同步带4接触时的间隙有大有小,所以在装置的支架下面设计了一个绢纸垫9,它相当于一个弹簧的作用,保证它们之间的接触紧密。
在纵梁的运动平台上安装一台编码器的精确定位装置,实时的跟踪纵梁的运动情况,然后将得到的电信号发送给上位机控制相机的拍摄,具体的算法原理为:当纵梁正向移动时,CCD正常采集图像,当纵梁反向移动时,上位机开始记录编码器8方向移动的脉冲数,用于补偿由于纵梁速度过快而多走的区域,当纵梁再次正向移动时,上位机必须将反向脉冲数抵消后才能继续采集纵梁图像。这样才能保证采集的纵梁图像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就是保证获得准确图像的前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程学院,未经长春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17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幕墙大开启扇限位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爆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