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多功能抽油机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50693.1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1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谷万静;冀丽;余桂萍;高尚军;张宁;康国光;刘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万静;冀丽;余桂萍;高尚军;张宁;康国光;刘士杰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E21B4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张国文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多功能 抽油机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机控制技术,尤其是智能多功能抽油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目前油田所用的游梁式抽油机,它的控制电路,只是简单的用空气开关或交流接触器控制,对电路的电气参数不能做到实时了解与监控,当电机发生过流、过压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技术处理,严重时将会烧毁电机,造成停井的事故。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智能多功能抽油机控制器,它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主控板、输入端口、电流选择和输出端口连接而成,在输入端口内连接着光耦隔离输入开关量3路、ABC过零取样路模拟输入380V三相四线和0—20ma模拟输入4路;在电流选择内连接着8路电流选择;在输出端口连接着可控硅触发6路和继电器常闭2路、常开2路。
G2的4脚和U2的13脚连接,G3的4脚和U2的14脚连接;G2的1脚和R24、R30连接;G3的1脚和R25、R31连接;G4的1脚和R26、D6负极连接,G5的1脚和R27、D7负极连接,G6的1脚和R28、D8的负极连接;G4、G5、G6的4脚连接后接+5V电源;G4的3脚和R32、U3的3脚连接,G5的3脚和R32、U3的5脚连接;G6的3脚和R34、U3的10脚连接;U3的2脚和R35、R36连接,1脚和U1的32脚连接;U3的7脚和U1的1脚连接;U3的8脚和U1的2脚连接;G4的3脚和R32连接;G5的3脚和R33连接,G6的3脚和R34连接;D9正极、D12负极和T1的一端连接,D9负极、R41和U2的22脚连接,D12正极、R41、T1的另一端连接到GND;D10正极、D13负极、T1的一端连接,D10负极、R42的一端、U2的19脚连接;D13正极、R42、T2的另一端连接到GND;D11正极、D14负极、T3的一端连接,D11正极、R43的一端与U2的28脚连接,D14正极、R43、T3的另一端连接到GND;C1、R1的一端和U1的29脚连接;Y1和U2的7、8脚连接;R2、U1的12脚、U2的2脚连接;R3、U1的13脚、U2的1脚连接;R4、U1的14脚、U2的32脚连接;D1、R6,D2、R7,D3、R8连接;C4、R12、U2的29脚连接;Q4基极和R48连接,集电极和Q8基极、Q6基极、R50连接;Q8、Q6的发射极、Q10的栅极连接,Q10的漏极、D16正极、T5的一端连接,R52、D16负极连接;Q3的基极和R47连接,Q3的集电极和Q5、Q7的基极连接,Q7、Q5发射极和Q9的栅极连接,Q9的漏极和D15正极、T4的一端连接,D15负极和R51连接;Q11的基极和R54连接,Q11集电极和Q12、Q13的基极连接,Q13、Q12发射极和Q14的栅极连接,Q14漏极和D21正极、T6的一端连接,D21负极、R56连接;D19、D20和T5付边连接;D17、D18和T4付边连接;D22、D23和T6付边连接。
工作原理:抽油机在工作时,上冲程和下冲程的电耗是不一样的,每个油井的抽油量不同,井况的不同,它的最小消耗电能的点是不一样的,利用人工观察和调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设备采用了微计算机技术,监测油井的工作状态,具体过程为:电动机电流经过采样,送入计算机A/D的部分,对电机的工作状态实时分析,根据现在的状态,及时调整
电动机控制电路,使电动机做出相应的动作。
本发明的实际意义:当油井电路出现过流、堵转现象时能及时切断电路,并且在不影响油井电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抽油过程中,在电机不需要电能的时候,自动切断电源。不但节约电能,还能对在油井电路上窃电的行为做出有效的控制,油田的抽油机使用此设备后,将会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该设备具有过流、过压、堵转保护、节能、防窃电等功能。
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多功能抽油机控制器系统框图
图2为智能多功能抽油机控制器CPU控制原理图
图3为智能多功能抽油机控制器输入端口图
图4为智能多功能抽油机控制器的SRC输出图
具体实施方式:它是由主控板、输入端口、电流选择和输出端口连接而成,在输入端口内连接着光耦隔离输入开关量3路、ABC过零取样路模拟输入380V三相四线和0—20ma模拟输入4路;在电流选择内连接着8路电流选择;在输出端口连接着可控硅触发6路和继电器常闭2路、常开2路。
G2的4脚和U2的13脚连接,G3的4脚和U2的14脚连接;G2的1脚和R24、R30连接;G3的1脚和R25、R31连接;G4的1脚和R26、D6负极连接,G5的1脚和R27、D7负极连接,G6的1脚和R28、D8的负极连接;G4、G5、G6的4脚连接后接+5V电源;G4的3脚和R32、U3的3脚连接,G5的3脚和R32、U3的5脚连接;G6的3脚和R34、U3的10脚连接;U3的2脚和R35、R36连接,1脚和U1的32脚连接;U3的7脚和U1的1脚连接;U3的8脚和U1的2脚连接;G4的3脚和R32连接;G5的3脚和R33连接,G6的3脚和R34连接;D9正极 、D12负极和T1的一端连接,D9负极、R41和U2的22脚连接,D12正极、R41、T1的另一端连接到GND;D10正极、D13负极、T1的一端连接,D10负极、R42的一端、U2的19脚连接;D13正极、R42、T2的另一端连接到GND;D11正极、D14负极、T3的一端连接,D11正极、R43的一端与U2的28脚连接,D14正极、R43、T3的另一端连接到GND;C1、R1的一端和U1的29脚连接;Y1和U2的7、8脚连接;R2、U1的12脚、U2的2脚连接;R3、U1的13脚、U2的1脚连接;R4、U1的14脚、U2的32脚连接;D1、R6,D2、R7,D3、R8连接;C4、R12、U2的29脚连接;Q4基极和R48连接,集电极和Q8基极、Q6基极、R50连接;Q8、Q6的发射极、Q10的栅极连接,Q10的漏极、D16正极、T5的一端连接,R52、D16负极连接;Q3的基极和R47连接,Q3的集电极和Q5、Q7的基极连接,Q7、Q5发射极和Q9的栅极连接,Q9的漏极和D15正极、T4的一端连接,D15负极和R51连接;Q11的基极和R54连接,Q11集电极和Q12、Q13的基极连接,Q13、Q12发射极和Q14的栅极连接,Q14漏极和D21正极、T6的一端连接,D21负极、R56连接;D19、D20和T5付边连接;D17、D18和T4付边连接;D22、D23和T6付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万静;冀丽;余桂萍;高尚军;张宁;康国光;刘士杰,未经谷万静;冀丽;余桂萍;高尚军;张宁;康国光;刘士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0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化变电站通信记录分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壳USB母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