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脑脊液体外引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50621.7 | 申请日: | 2012-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8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良;王利明;颜玉强;黄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张谦 |
| 地址: | 31207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脑脊液 体外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脑脊液体外引流装置,属于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脑脊液引流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临床上,脑脊液体外引流(又称:腰大池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神经外科疾病的方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顽固性脑脊液耳漏、鼻漏、切口漏的治疗,颅内感染、顽固性皮下积液、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持续脑脊液体外引流期间,如何准确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及引流量是个难题。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调节引流导管的相对高度来调节引流量,但这样较难准确控制其流量,容易造成引流过快或引流过度。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颅内压急剧下降,可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脑脊液引流过度可致低颅压性头痛等并发症。由此可见严格控制脑脊液引流量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脑脊液体外引流装置,该装置在引流时能准确控制引流量,同时兼有取样口及压力监测口,可以持续动态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一次性使用脑脊液体外引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导管、连接管路、引流袋,所述连接管路上连接有二联三通阀和流量调节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二联三通阀带有取样口及压力监测口,即二联三通阀上提供了两个接口,一个是取样口,另一个是压力监测口。压力监测口可与颅内压监测装置连接,整个引流过程持续动态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取样口作为备用取样口,引流过程中随时观察引流脑脊液的颜色、性状等,抽样检验、分析,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便于医护人员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所述引流导管上设置有固定夹。
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精密流量调节阀。精密流量调节阀可在0-250ml/h的速度随意可调。临床使用此流量调节阀控制脑脊液体外引流具有准确、安全、可靠的特点,容易使用与控制,保证整个过程持续而均匀的引流。防止过快、过度引流的发生,缩短引流天数,并且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引流量,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脑脊液体外引流装置为医院临床中的常用装置,使用已较为广泛。目前使用的脑脊液体外引流装置较为传统,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引流导管的相对高度来调节引流量;整个装置的连接管路上只有一个三通阀,脑脊液抽样及颅内压监测不能同时进行。
脑脊液体外引流期间,动态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的颅内压连续监测,可获得患者颅内压值的变化趋势,从而有效掌握患者病情发生、发展情况。
2)通过临床用药前、用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的对比,可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等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就需要有一个与压力监测装置配套使用的专用接口。
本实用新型经过灭菌,为一次性使用。在连接管路上配置流量调节阀和二联三通阀,在脑脊液体外引流过程中可通过流量调节阀的流量设定准确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量,防止引流过快或引流过度的发生。二联三通阀的两个专用接口(取样口及压力监测口),一个接口可与颅内压监测装置连接,整个引流过程持续动态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另一个接口作为备用取样口,方便随时抽样检测、分析。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与引流导管配合使用的套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可与引流导管配合使用的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脑脊液体外引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引流导管1、连接管路2、引流袋3。其中,连接管路2上连接有二联三通阀4和流量调节阀5。二联三通阀4带有取样口6及压力监测口7,且取样口6和压力监测口7上都带有保护帽,以防在不使用时受污染。
引流导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夹10。
流量调节阀5为精密流量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06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敏印章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式建筑装卸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