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网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用液流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9708.2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4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黄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捷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H01M8/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蒋全强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光 互补 供电系统 流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网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用液流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由于其可持续再生优势已经被普及应用于发电领域,但是风能、太阳能存在不连续性,在使用中需要配置储能设备,而液流电池由于其设计灵活、循环寿命长、储能密度大、成本低等优势成为首选的储能装置。
现有的液流电池主要是钒氧化还原流动型液流电池,依靠独立的两个泵分别形成阳极电解液与阴极电解液在电池在正、负极室内的流动,电子通过正、负极室之间的隔膜而产生电流。由于钒电解液具有强腐蚀性与氧化性,集流板在长时间运行中容易被腐蚀,出现电解液渗透等危及电池结构与容量的问题,此时就需要更换集流板以保证电池的稳定运行,造成液流电池的使用维护成本偏高。经发明人的研究,集流板被腐蚀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进出液口,现有集流板的进、出液口位于集流板的方槽的对角线上,与方槽的两条边形成漏斗状结构,电解液经由此处进出时对流道的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使得流道的表面结构容易疲劳,流动电解液液的压力与腐蚀作用进一步使疲劳的结构剥落而造成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液流电池集流板进出液口容易被腐蚀、使用维护成本高的不足,提出一种具有耐腐蚀的进、出液口的集流板的离网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用液流电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网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用液流电池,包括阴极电解液、阳极电解液与电池堆,所述电池堆包括集流板与隔膜,所述集流板上设有方槽,所述电极槽的两端分别设有进、出液口,所述进、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方槽内一条对角线的两侧并与方槽的拐角错开。
本实用新型的离网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用液流电池由于在集流板上采用进、出液口与方槽拐角错开的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减弱了漏斗效应,电解液在通过进、出液口时压力变化小,从而减弱了电解液对进、出液口的腐蚀作用,延长了集流板的寿命,降低了液流电池的使用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离网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用液流电池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离网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用液流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现有液流电池使用的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离网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用液流电池如图1、图2所示,包括:阴极电解液1、阳极电解液2与电池堆3,电池堆3包括集流板4与隔膜5,集流板4上设有方槽6,方槽6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7和出液口8;进液口7位于方槽内对角线的一侧,出液口8位于方槽内对角线的另一侧,进液口7、出液口8均与方槽6的拐角错开。
使用时,电解液经过泵和管路在集流板与储罐之间循环,相邻的两块集流板分别连接阴极电解液和阳极电解液,电解液中的电子通过两块相邻集流板之间的隔膜在阴极电解液和阳极电解液之间迁移,从而产生电流,完成充电或放电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离网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用液流电池的集流板相比如图 3所示的现有液流电池的集流板,由于出液口没有连接在方槽的拐角上,电解液在通过进、出集流板时漏斗效应较弱,已经过经试验证明可以有效地延长集流板的使用寿命,避免漏液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离网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用液流电池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捷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捷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9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