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8931.5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2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程;牛斌;倪进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32;F24F13/08;F24F13/3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王伟 |
地址: | 230009***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 混合 结构 家用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柜式空调器(以下简称空调)的进风方式主要有前进风、侧进风、前面与侧面混合进风,这三种进风方式也空调的传统技术。
前进风是指空调由前面进风,空气水平流动进入机体,经过扇叶垂直向上流动。由于气流方向改变大,产生了较大的流动损失,降低了气流流动效率,并由于进风口在正面,进风噪音较大。
侧进风是指空调由侧面进风,空气水平流动进入机体,到达扇叶抽吸区时,由于扇叶的抽吸作用改变方向进入扇叶,再经过扇叶压送作用垂直向上流动。由于气流方向改变大、次数多,产生了更大的流动损失,且进风量不足。
前面与侧面混合进风,是指空调同时具有上面两种进风方式,提高了进风量,但是不能提高气流流动效率与降低流动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家用柜式空调器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代替了原有的前面或侧面混合进风方式,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进风气流效率低与噪音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
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其结构特点在于:室内机本体底部设置楔块式空腔底座,所述底座在其左右两侧及后侧均设置大口径底部进风口,所述底座与室内机本体内部垂直贯通形成底部进风通道;在室内机本体内,离心风扇的引风口垂直向下设置,所述离心风扇在垂直转轴旋转带动下将风吸入并通过风道流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在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后侧板上还设置有后侧进风口。
本发明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为0.01-0.5 m2。
所述换热器在室内机本体内呈水平单层或多层设置。
所述空腔底座与室内机本体为相联的通道式分体结构。
所述空腔底座与室内机本体内部贯通处设置有可拆卸过滤网。
所述离心风扇在室内机本体内的高度高于后侧进风口的高度。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中的空调进风方位不在正面和侧面而在空调底部及背面,进风口与气流的摩擦也不在正面或侧面而在空调底部和后面,易于屏蔽,有效地降低进风噪音,减少噪音污染;而目前空调正面进风或侧面进风方式中,进风口与气流的摩擦在空调正面或侧面,易于传播噪音。
2、本发明中的空调主要进风气流始终沿同一方向流动,减少了改变流向的气流损失,使得流动效率提高,流动噪音降低;而前进风和侧进风气流方向改变大,产生了较大的流动损失,降低了流动效率,气流流动噪音较大。
3、本发明底座设置为楔形,楔形底座可以增加与室内机本体的进风面积。
4、本发明将换热器水平设置,由于气流直接垂直通过,热交换效率高;换热器水平设置后,可以设置成双层或多层,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量和增加能效。
5、本发明底部进风还有如下优点:由于自由空气在同一压强下,温度高,密度小,因此,空调在冬天制暖时:从空调出风口吹出的暖空气温度高,密度相对小,在现有前面进风技术下容易形成空气循环短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制暖效果,而本发明底部进风,恰好可以将处于室内最底部的冷空气吸入机体内,从而形成冷暖空气的充分循环流动,使得制暖效果更好。
6、本发明底部过滤网从大口径底部进风口中可方便拆卸,拿出清洗。
7、本发明空调底座的尺寸远大于目前空调底座,其空调的稳定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空调室内机侧视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后视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前视图。
图中标号:1室内机本体、2空腔底座、3底部进风口、4后侧进风口、5过滤网、6离心风扇、7换热器、8出风口、9后侧板。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室内机本体1底部设置楔块式空腔底座2,底座2在其左右两侧及后侧均设置大口径底部进风口3,底座2与室内机本体1内部垂直贯通形成底部进风通道;在室内机本体1内,离心风扇6的引风口垂直向下设置,离心风扇6在垂直转轴旋转带动下将风吸入并通过风道流入换热器7进行热交换;在室内机本体1的后侧板上还设置有 辅助进风的后侧进风口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89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汽车空调箱的双向翻边包胶风门结构
- 下一篇:移动式仿真电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