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缸静密封结构和液压缸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8257.0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1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石晓燕;李向军;潘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8 | 分类号: | F16J15/18;F16J15/20;F16J15/24;F16J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梁朝玉;尚志峰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缸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缸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缸静密封结构,以及带具有该液压缸静密封结构的液压缸。
背景技术
液压缸的结构形式和装配关系决定了缸体与导向套、卡键等零部件之间存在一定的装配间隙。液压缸在工作时,通过缸体内部高压介质的运动实现动力的传输。因此,为了避免液压缸内部高压介质的外泄,通过在导向套和缸体之间设置有静密封结构。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比较传统的液压缸静密封结构,导向套2配合安装在缸体1的端部,在导向套2的外壁面上开设密封沟槽3,密封沟槽3内装O形圈4,以起到阻止液压缸有杆腔内部高压介质外泄的作用。为了提高密封效果,还可以在O形圈4的两侧设置挡圈。
上述O形圈结构的静密封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液压缸有杆腔压力介质的外泄问题,但不适用于高压环境,同时O形圈容易变形失效,影响液压缸的使用寿命和密封效果。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典型的液压缸静密封结构,采用动静两用的活塞双作用密封件5取代图1中O形圈4,以解决液压缸有杆腔内压力介质的外泄问题。
上述结构中中,采用动静两用的活塞双作用密封件的静密封方式,可以适用于30至40MPa的压力环境,但是大于40MPa的超高压环境,该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不能满足要求;尤其在高压情况下发生偏载、冲击等工况下,上述静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会进一步恶化,影响液压缸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
现有技术中,用于静密封的密封件多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其对液压缸的液压介质、工作温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液压缸的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缸静密封结构,可以有效防止高压、偏载、冲击等恶劣工况下液压缸内部高压介质的外泄问题,其密封效果良好,适用范围广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缸静密封结构,包括缸体和安装在所述缸体内的导向套,在所述导向套的外壁面和/或所述缸体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密封沟槽、第二密封沟槽,所述第一密封沟槽离至所述导向套内侧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密封沟槽至所述导向套内侧的距离,所述第一密封沟槽内设置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滑动环和弹性密封环,所述滑动环套在所述弹性密封环外;所述弹性密封环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密封沟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为O形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O形圈至少一侧设置有挡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沟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沟槽均设置在所述导向套的外壁面,所述滑动环与所述缸体为过盈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向套设置在所述缸体位于有杆腔的端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环的截面为矩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滑动环采用聚四氟乙烯基复合材料(即通常所说的PTFE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弹性密封环采用橡胶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滑动环为双作用滑动环,或者,为单作用滑动环。
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缸静密封结构的工作原理是:一方面,利用引流减压后封闭的密封原理。在导向套和缸体之间设置两道密封件,实现双重静密封,即使由于第一道密封件本身的结构要素以及液压缸各零件的加工装配误差,不可能完全密封,则对于少量泄露的液压介质采用第二道密封件作二次密封,这样能有效彻底的防止液压缸有杆腔液压介质的外泄。另一方面,第一密封件采用一个滑动环和一个弹性密封环组成,弹性密封环起到支撑滑动环的作用,并且该弹性密封环的截面为矩形,当滑动环受到偏载和冲击力影响而变形时,仍可靠弹性密封环的支撑面复原,避免密封失效,因此采用这种滑动环和弹性密封环组成的第一密封件,在高压、偏载、冲击等恶劣工况下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密封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缸静密封结构还具有低摩擦,抗爬行,抗磨耗等性能,长时间静止状态后与金属不粘连,承受增压能力强,保压效果好;由于矩形圈的结构形状设计保证了在冲击载荷或重型偏载载荷下运行更稳定,变形率更低,密封件持久耐用,密封性能好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8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热水龙头防爆裂、冻堵装置
- 下一篇:长距离顶管中继间用滚动式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