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内窥可视宫腔组织吸引管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045268.3 申请日: 2012-02-13
公开(公告)号: CN202477809U 公开(公告)日: 2012-10-10
发明(设计)人: 郝进争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宇度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B17/42 分类号: A61B17/42;A61B1/04
代理公司: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地址: 201318 上海市浦东***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微创内窥 可视 组织 吸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内窥可视宫腔组织吸引管

背景技术

宫腔组织吸引管在临床通常被称之为一次性使用的人工流产吸引管,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宫腔组织吸引管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授权公告号CN2675062Y(人工流产吸引管)、CN2488478Y(电动流产吸引器)和CN200954128Y(人工流产吸引管)以及克服了并不限于这三项专利存在的欠缺的CN201361807Y(一次性使用的人工流产吸引管),等等。

上述专利公开的宫腔组织吸引管存在的通弊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无法观察到子宫内的具体情况,因此只能凭借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完成对宫腔组织的吸引过程。这种操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不仅导致受术者创伤面积大和增加痛苦,而且存在容易引起感染和/或并发症之虞;这种操作还存在吸引手术的不彻底隐患,进而引发大出血现象,并且需等待胚胎生长至合理大小即得以由医生通过吸引管触碰胚胎的手感明显后才进行吸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术者的焦虑心理压力和延长了痛苦时间。

随着微创可视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近年来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报道有可视宫腔组织吸引管的技术内容,典型的如(A).授权公告号CN201658404U推荐的“一次性可视宫腔吸引管”;(B).CN201139619Y提供的“一次性可视宫腔吸引管”。

上述文献(A)和(B)由于发明人相同,因此在宏观结构上具有相似性,更具体地讲,文献(A)相对于文献(B)仅仅是对摄像头作了合理选择,即摄像头的镜头为广角镜头,具体可参文献(A)的说明书第0005段的描述。毫无疑问,这两项专利技术如果应用于临床,那么完全可以弥补前述的通弊,手术医生在对受术者实施宫腔组织吸引时可以克服盲目性。

但是,包括上述两项专利方案(一次性可视宫腔吸引管)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可视宫腔吸引管存在以下缺憾:一是由于摄像头在摄像舱内的设置有失合理性,使摄像头的镜头朝向了背离于吸引管管体的吸引头的吸引孔的方向,因此视向角与吸引孔的方向差距较大,并且视场角显著小于吸引孔的范围,从而导致摄像头存在盲区,医生在手术时仅能隐约模糊乃至仅能看到胚囊的局部,因而不足以保障手术效果(视向角的概念可通过中国专利ZL20092009442.2得到充分理解;视场角是指被测目标的物象通过摄像头的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二是由于将具有吸引孔的吸引头与吸引管管体分别制作后再将两者粘接结合为一个整体,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受力过大,则会导致脆弱的吸引头断裂并脱落在宫腔内,引发不希望出现的医疗事故;三是由于盖闭安装有摄像头的摄像头舱的舱盖不能对摄像头定位,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摄像头存在游动现象,影响摄像效果;四是由于在非启用状态缺乏对吸引头蔽护的措施,因此在产品包装和储存的环节中不仅存在损及吸引头和摄像头舱之虞,而且存在外部尘杂侵入吸引孔之虞。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改善摄像头在摄像舱内的设置位置的合理性而藉以避免盲区以便手术医生清晰地察看胚囊全貌并保障手术效果、有利于增进具有吸引孔的吸引头与吸引管管体之间的结合效果而藉以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断裂并脱落于宫腔内引发医疗事故和有益于对摄像头良好定位而藉以防止游动以获得理想的摄像效果的微创内窥可视宫腔组织吸引管。

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便于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方便握捏并且能确保自摄像头引出的电路与外部的仪器良好配接的微创内窥可视宫腔组织吸引管。

本实用新型的再有一个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善于在非启用状态对吸引头实施封闭式保护而藉以体现安全和卫生的微创内窥可视宫腔组织吸引管。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医生掌握吸引管管体深入到宫腔内的程度而藉以避免盲目性的微创内窥可视宫腔组织吸引管。

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保障吸引管管体与外部的负压装置管路可靠连接而藉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微创内窥可视宫腔组织吸引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度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宇度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52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