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巢屋设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5256.0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5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郑明宏;郑立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明宏;郑立捷 |
主分类号: | E04H1/02 | 分类号: | E04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巢屋设计结构,特别是一种使用多棵种植的树木围设包覆主钢柱,并在主钢柱顶部快速建造供人类居住的建筑物,不但可降低建造成本,更可绿化环境、节能减排,确实提供清爽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巢屋设计结构。
背景技术
全球经济及工业快速发展,人口膨胀导致人类已过度的开垦并建造众多的高楼大厦,不但造成土壤的流失和惊人的泥石流,还极其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环境,全球暖化及温室效应的问题日益严重,居住环境温度呈现高温趋势,人类整天处于冷气房内,花费了高额的电费,并损耗了大量能源,同时也危害到人类自身的健康,人们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中,进而引发各种疾病,造成身体病变;不但如此,都市冰冷的高楼大厦进一步增加了忙碌的现代人压力,长期压力及情绪无法得到释放,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进而导致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上述这些缺点即是现代人类恶劣的居住环境所衍生的长期问题;有鉴于此,如何能够让人类有一个清凉舒适的居住环境,降低温室效应,进而减少冷气设备的使用,达到保护地球环境及节能减排的目的,让人们居住在一个空气清新、有益健康的绿化环境中,从而使烦躁和压力能够得到适当的释放并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这是当前人类所迫切需要,并且是相关建筑业从业人员急欲研发的课题和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巢屋设计结构,该巢屋主要由多棵种植的树木围设包覆主钢柱,并在主钢柱顶部快速建造供人类居住的建筑物而构成,其不但能达到建造快速,且建造成本低廉的功效,更可绿化环境、节能减排,提供清爽舒适并有益人类健康的居住环境,确实了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巢屋设计结构,该巢屋的主钢柱被多棵种植的树木围设包覆,因此能防止土壤流失,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巢屋设计结构,该巢屋建造在空中,不但视野佳,还具有休闲娱乐的价值,更可增加土地的利用面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巢屋设计结构,其中,巢屋主要包含至少一树基钢柱单元以及建筑物;该树基钢柱单元是由多棵树木的树干围设包覆一主钢柱所构成,从而使主钢柱垂直固定在地上;该多棵树木的外环周围捆绑紧束有至少一绳索,且绳索最好为钢索;其中,建筑物是建造固定在主钢柱顶部;该巢屋进一步包含至少一支撑钢柱,支撑钢柱固定在主钢柱的顶部,从而使建筑物建造固定在支撑钢柱上;其中,支撑钢柱与主钢柱垂直设置;其中,树木为存活的植物;主钢柱也可往下插进地面;该建筑物内部设置有供日常生活起居使用的卫浴、厕所、厨房以及房间、客厅的设备;其中,建筑物的屋顶边缘设置有屋檐排水槽沟;其中,建筑物的屋顶可建造为露天顶楼;该树基钢柱单元可排列设置有四个,且该四个树基钢柱单元分别设置于建筑土地的四个角落处,该四个角落处的主钢柱的顶部可连结固定有四个支撑钢柱,以此形成长方形或四方形的支撑钢柱;由上述技术手段得知,本实用新型能以低廉的建造成本,快速建造一个空气清新、有益健康的绿化环境以供人类居住,确实提高了人类居住环境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树基钢柱单元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树基钢柱单元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树基钢柱单元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树基钢柱单元示意图(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示意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说明
1:巢屋 10:树基钢柱单元 11:主钢柱
111:支撑钢柱 12:树木 120:树干
20:建筑物 200:露天顶楼 21:屋檐排水槽沟
22:楼梯 30:地面 50:绳索 60:农作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明宏;郑立捷,未经郑明宏;郑立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52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