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跑合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4438.6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2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昇;郑红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2 | 分类号: | G01M1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7011 安徽省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跑合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传动装置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雷达天线,以驱动雷达天线运动。在雷达系统的传动装置安装完成以后,常常要对传动装置进行跑合试验。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减速箱和丝杠等装置。电动机转动时,通过减速器和联轴器将运动传递至减速箱内,减速箱内通过相应的机构将运动转换成丝杠的轴向直线运动。
进行跑合试验时,将电动机通电,让整个机构运动起来,检查有无卡死、尖叫等现象,跑合时间为8小时。在运行过程中,丝杠运动到一端时,需要将电机反转,使丝杠反向运动,不然机构会卡死。整个过程中,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带动丝杠做直线往复运动。电机为三相电机,可采用换相方式将其反转。在跑合过程中丝杠到顶端时,需要将电机反转使其反向运动,以避免机构卡死。在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由工作人员切换电机的正反转。由于在整个跑合过程中丝杠可能要进行上百次的往复运动,采用人工切换电机正反转,不仅人员很疲劳,且不易判断丝杠是否运行到端头的极限位置,跑合试验的效果不佳,在雷达的实际运行时极易产生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跑合试验装置,以实现传动装置的自动跑合工作,提高跑合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跑合试验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减速箱和丝杠,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箱相连接;所述减速箱内设有可做直线运动的丝杠,其结构特点是,在丝杠两端,丝杠端部的极限运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正反转的控制电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跑合试验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包括正转开关组和第一吸合线圈;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包括反转开关组和第二吸合线圈;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第一吸合线圈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第二吸合线圈分别通过开关K正转和开关K反转连接220V交流电源;所述电动机分别通过所述正转开关组和所述反转开关组与三相交流电源相连接;开关K正转开和开关K1-1相并联连接后连接在+12V电源与K1线圈之间,所述K1线圈通过开关K正转关与接地端相连接;开关K1-2连接在+12V电源与K2线圈之间,K2线圈和开关K1-2还与延时电路相连接;开关K反转开和开关K3-1相并联连接后连接在+12V电源与K3线圈之间,所述K3线圈通过开关K反转关与接地端相连接;开关K3-2连接在+12V电源与K4线圈之间,K4线圈和开关K3-2还与延时电路相连接。
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和三极管P;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开关K1-2与K2线圈之间,同时还连接在开关K3-2与K4线圈之间;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P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1和电容C1之间,所述三极管P的集电极与K2线圈和K4线圈相连接,所述三极管P的发射极与接地端相连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跑合试验装置,可实现传动装置的自动跑合工作,避免手动控制造成的人员疲劳和不安全因素,可采用通用工装临时搭建进行跑合,电路采用通用元器件,易于搭建(采用搭焊方式即可完成),可加装手动控制,无需复杂调试即可投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跑合试验装置,具有可实现传动装置的自动跑合工作、控制电路简单易实现、提高跑合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跑合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跑合试验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跑合试验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1~附图2中标号:1电动机,2减速器,3联轴器,4减速箱,5丝杠,6限位开关,7支架,8支座,9底板。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44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尿液快速检测板
- 下一篇:建筑外檐门窗淋水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