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D端面泵浦电光调Q绿光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3274.5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4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郑权;郭家喜;李斌;苏吉林;宋杰;邓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108 | 分类号: | H01S3/108;H01S3/042;H01S3/109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d 端面 电光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D端面泵浦的电光调Q脉冲绿光激光器,属于固体激光器领域。
背景技术
与声光调Q激光器和被动调Q激光器相比,电光调Q激光器输出的脉冲激光脉宽更窄、峰值功率更高,且输出脉冲时刻可控、稳定性更好。随着BBO、RTP、LGS等高频电光晶体的研制成功,电光调Q激光器可以获得与声光调Q激光器和被动调Q激光器一样的重复频率。电光调Q技术与半导体泵浦技术相结合的LD端面泵浦电光调Q绿光激光器是近几年激光领域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它以其高重复频率、高峰值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束,以及低功耗、高稳定性、低维护成本、对加工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在科研、工业、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前的电光调Q激光器是采用偏振片加电光Q开关实现的,如右图所示。基频光通过偏振片后变为线偏振光。给电光Q开关加上λ/4电压,使其相当于一个1/4波片。当线偏振光通过晶体后便产生π/2相位差,或者说相当于偏振面旋转了45°,而往返经过晶体后,偏振面便会发生90°的旋转,偏振光此时便不能再通过偏振片。由于偏振片的消光比有限,随着基频光功率的增加,偏振片不能完全起偏,导致电光Q开关不能完全关断激光,剩余的激光消耗上能级粒子数,进一步导致基频光峰值功率下降,降低了倍频效率,同时激光器整机的稳定性、可靠性也受到极大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偏振片不能完全起偏,电光Q开关关不断激光,倍频效率低,激光器整机可靠性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D端面泵浦的电光调Q脉冲绿光激光器,其在谐振腔内加入光学元件,提高偏振片的消光比,获得高重频、窄脉宽、高功率脉冲绿光,提高激光器的倍频效率和整机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D端面泵浦电光调Q绿光激光器,采用直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泵浦源输出激光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光学聚焦耦合系统、激活介质、布氏片、偏振片、电光Q开关、输出镜、倍频晶体,其中激活介质靠近耦合聚焦系统的一端镀有808nm增透膜和1064nm全反膜;输出镜为平凹镜,镀有1064nm部分透射膜。
所述的布氏片4位于激活介质3和偏振片5之间。
所述的光学聚焦耦合系统由准直镜和聚焦镜组成。
所述的倍频晶体位于光学聚焦耦合系统的后焦点位置。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是在激活介质和偏振片之间加一个布氏片,提高偏振片的消光比,加强电光Q开关关断激光的能力,进而提高倍频效率;采用端面泵浦风冷结构,使激光器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使用更方便;采用腔外倍频且不用聚焦镜,腔外倍频方式比腔内倍频方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且结构灵活,易于调整,增加了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电光调Q绿光激光器输出高重频、窄脉宽、高功率TEM00模激光束,在科研、工业加工、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D端面泵浦电光调Q绿光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LD端面泵浦电光调Q绿光激光器,采用直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泵浦源1输出激光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光学聚焦耦合系统2、激活介质3、布氏片4、偏振片5、电光Q开关6、输出镜7、倍频晶体8,其中激活介质3靠近光学聚焦耦合系统2的一端镀有808nm增透膜和1064nm全反膜;输出镜为平凹镜,镀有1064nm部分透射膜。
所述的布氏片4位于激活介质3和偏振片5之间。
所述的光学聚焦耦合系统由准直镜和聚焦镜组成。
所述的倍频晶体位于光学聚焦耦合系统2的后焦点位置。
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泵浦源1发出808nm的泵浦光通过光学聚焦耦合系统2后整形聚焦在激活介质3内部,激光介质3吸收泵浦源1发出的泵浦光能量后产生受激荧光辐射,经按照布氏角放置的布氏片4和偏振片5后射入电光Q开关6,Q开关打开后,辐射的荧光在谐振腔内震荡放大,形成稳定的基频振荡光,基频振荡光由镀有1064nm部分透过膜的平凹输出镜射入至倍频晶体8产生532nm的倍频光。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3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