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面针尺式地表不平度测量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43021.8 | 申请日: | 2012-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6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鲁植雄;李晓勤;姜春霞;郭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C23/01 | 分类号: | E01C23/01;G01B21/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针尺式 地表 平度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仪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平面针尺式地表不平度测量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表不平度测量仪器主要为三米直尺和塞尺,两者配合使用用于对路面、硬地面表面凹凸不平度的测量。其中三米直尺的尺表面内嵌水平仪,以起到观测尺子水平的作用;塞尺为一把铜合金制成的三棱柱,三棱柱的上下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斜边上标记刻度。测量路面的不平度时,首先将三米直尺水平放置在路面上,通过在尺下与地面接触点处放置不同高度的垫块以调平直尺,然后将塞尺放入三米直尺平面与地面间的罅隙中,塞尺的直角面即棱柱的侧面与路面相接触,从侧面看即为塞尺以直角三角形的状态塞入三米直尺与地面的缝隙间,此时三角形的斜边上标记的刻度即为对应于该点的垂直高度,由此就读出了以三米直尺为水平参考平面的地面凹凸不平度。目前此仪器在道路工程中已经有广泛应用。
但由于地表不平度的测量不仅仅局限于路面、硬地面表面凹凸不平度的测量,而往往涉及到土壤、沙地等软地面表面不平度的测量,此时塞尺极其容易破坏地面,而且研究需要密集的采样以获得间隔较小的大量测量数据,因此无论在测量仪器的采样精度要求上,还是在人工的可操作性上,塞尺都达不到测量的目的;另一方面,提供给车辆、农机具和道路工程等用的地表不平度,都需要在一个平面范围内,至少是在轮迹面积等轨迹范围上的纵横平面内可以获得凹凸不平度数据,而不是一个对应于纵向方向采样范围内的凹凸不平度,即从一维直线下到二维平面内的凹凸不平度测量,这也是现有的三米直尺和塞尺的组合所无法完成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地表不平度测量仪器存在的局限,提供一种测量范围广泛且能在二维平面内进行测量的平面针尺式地表不平度测量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平面针尺式地表不平度测量仪,包括框架,所述的框架为4个内嵌水平仪的直杆构成的矩形框,框架的上侧设有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水平部分的滑板和竖直部分的读数板,滑板放置在框架的上侧,滑板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竖直通孔,通孔内设有两端伸出通孔的测量杆,测量杆的顶端通过连接线与放置在读数板上的提升横杆相连。
所述框架的侧壁内侧或外侧设有与框架固定相连的滑槽,所述的滑槽与滑板的两端下侧或外侧设置的滑轮滑动相连。
所述滑轮的一侧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滑板的下侧。
所述框架的下侧设有底座,框架通过升降螺杆与底座相连。
所述滑板的两端位于框架的长边上。
所述读数板的正面上设有沿通孔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的竖直等刻度线。
所述的测量装置呈“丄”状结构或“L”状结构,读数板位于滑板的中部上方或边沿的上方。
所述的滑板上设有1-2列通孔,通孔位于读数板的一侧或两侧。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矩形框架和测量装置的组合设计,实现了二维平面的地表凹凸不平度测量,同时既可即时读数亦可摄像成图片做后期处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测量实验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滑动滑板的设计,使得测量装置在不调节框架架身的前提下,即可实现连续测量;同时采用的轻质测量杆,不会损坏地表面,完好地保留了地表的原始形貌;同时移动框架的连续测量时,可通过在一根测量杆的表面标明刻度作为平面基准调节针尺,通过数据的修正保证了连续测量的数据在同一参考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重量轻,在实现二维平面测量的同时还提高了测量的速度和精度,同时可适用于各种地质的地表不平度的测量,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框架;2—水平仪;3—测量装置;4—滑板;5—读数板;6—通孔;7—测量杆;8—连接线;9—提升横杆;10—滑槽;11—滑轮;12—锁紧螺栓;13—底座;14—升降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30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浮箱
- 下一篇:轮胎式压路机胎面刷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