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40970.0 | 申请日: | 2012-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3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位森;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毓恬冠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10/02 | 分类号: | B60J10/02;B60J10/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 地址: | 2017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载 天窗 防水 密封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
背景技术
密封条是车载天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密封条来实现对天窗的密封以及防水的功能。图1为传统的车载天窗密封条的第一种方案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所示。该方案具体安装时首先需要将天窗玻璃1和玻璃框架4通过特殊的粘合剂来固定,然后再将其插入密封条2中。但该结构对玻璃框架4的翻边要求工艺非常高,难以保证天窗玻璃1和车身本体3之间的高低差。而且密封条2靠天窗玻璃1和车身本体3来定位,密封条2和天窗玻璃1两点不在同一平面上,难以控制天窗玻璃1和车身本体3之间的高低差,影响美观。同时,玻璃框架4和天窗玻璃1表面需要一种清洁剂和一种表面底涂才能进行粘接固化,工艺非常复杂,难以控制。图2为传统的车载天窗密封条的第二种方案的示意图,请参见图2所示。该方案需使用高精密的模具,将天窗玻璃1和玻璃框架4固定在金属模具腔内,然后使用精密注塑机射出聚氨酯原料,形成聚氨酯发泡树脂部分,将天窗玻璃1和玻璃框架4一体成型。再将密封条2用专用的工装装配在树脂成型部分5里面去。这样的成型有利于天窗玻璃1总成安装在车身上,而且天窗玻璃1和密封条2及车身本体3之间高度落差小。但是需要使用非常精准的金属模具,其工艺要求非常高,只能使用于高端车,不能大众化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以解决现有密封条难以保证天窗玻璃与车身本体的高低差以及工艺复杂、工艺要求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其中,一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包括一位于内侧的主体结构以及位于外侧的抵触结构,并且所述主体结构和所述抵触结构相连接;所述主体结构沿横向开设一开口,在所述开口中沿纵向还固设一固定结构,所述抵触结构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所述抵触结构开设一与所述中空结构相贯通的开口。
上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其中,所述主体结构的上端沿横向延伸,形成一舌状结构。
上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其中,所述主体结构的下端向外凸起形成一导水舌。
上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其中,所述固定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结构的相对另一端悬空。
上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其中,所述固定结构的表面具有若干呈凸起状的固定舌,并且每一所述固定舌略向上倾斜。
上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其中,所述主体结构的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
上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其中,所述固定结构的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
上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其中,所述抵触结构的材料为海绵。
上述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其中,所述密封条的首尾两端通过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通过主体结构以及舌状结构的使用,有效地保证安装的天窗玻璃的美观,以及减少天窗玻璃和车身本体之间的高低差。
(2)通过固定结构以及固定舌的使用,有效地增加天窗玻璃的密封效果。
(3)通过主体结构导水舌的使用,进行水流的引流,避免水流进入驾驶车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车载天窗密封条的第一种方案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车载天窗密封条的第二种方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中A-A处无天窗玻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载天窗的防水密封条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毓恬冠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毓恬冠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0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