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比亚迪S6汽车后备箱专用保险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0855.3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8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田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济民 |
主分类号: | B60R7/02 | 分类号: | B60R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陈宪忠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6 汽车 后备 专用 保险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保险箱,尤其是用于比亚迪S6汽车的保险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步入寻常百姓家,很多家庭都拥有两辆或三辆汽车。汽车的普及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方便,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由于很多人外出时,都在车内放有贵重物品,而车内却没有保险箱,所以,把贵重物品留在车中,容易被盗,随身携带又不方便。如果在车内放置普通保险箱,不仅会占用车内体积,而且还会增加汽车重量,另外保险箱与汽车如何牢靠固定也是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亚迪S6汽车后备箱专用保险箱,以解决利用车内的现有设备及空间来安装保险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一种比亚迪S6汽车后备箱专用保险箱,包括原车载储物盒4及固定螺栓2,所述的汽车后备箱内的车载储物盒4通过螺栓2固定在车架上;其特征在于,保险箱3的箱体301的外部形状尺寸与所述的车载储物盒4的储物箱1的内部形状尺寸相匹配并放入所述的储物箱1中;保险箱3顶部的面板302与箱体301焊接,所述的面板302从箱体301的外沿向外延伸至储物盒1的上沿;箱体301底部开有孔306,当箱体301放入储物箱1时,螺栓2从所述的孔306中穿出后配合螺母307固定箱体301;所述的面板302上开孔并安装与孔形状尺寸相同的门板303,门板303的内部下方装有防盗锁305。
所述的门板303的下表面通过转轴连接面板302,单侧开启或关闭。
一对气弹簧伸缩杆30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的箱体301的侧面内壁上和门板303的下表面。
保险箱3锁死时,所述的防盗锁305的可伸缩锁舌3051卡在面板302下方。
所述的孔306为沉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和优点:
将保险箱固定在汽车后备厢内原有的储物箱箱体内,固定螺母位于保险箱内部,保证了保险箱在锁死时不会直接取下。充分利用了车内的现有设备及空间,在不需改变和占用车内空间的前提下,解决了贵重物品的存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车载储物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保险箱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保险箱开启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保险箱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保险箱关闭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保险箱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保险箱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比亚迪S6汽车后备箱专用保险箱,包括原车载储物盒4及固定螺栓2,所述的汽车后备箱内的车载储物盒4通过螺栓2固定在车架上。参见图2-5,保险箱3的箱体301的外部形状尺寸与所述的车载储物盒4的较大储物箱1的内部形状尺寸相匹配并放入所述的储物箱1中。参见图2、图5,保险箱3顶部的面板302与箱体301焊接,所述的面板302从箱体301的外沿向外延伸至储物盒1的上沿。参见图6,箱体301底部开有沉孔306,当箱体301放入储物箱1时,螺栓2从所述的孔306中穿出后配合螺母307固定箱体301。螺栓螺母的固定位置位于保险箱3的内部,当保险箱锁死时,无法取下拆下螺母307,保险箱无法从车内移走,保证车内财物安全。面板302上开方孔并安装与方孔形状尺寸相同的门板303,所述的门板303的下表面通过转轴或其他方式连接面板302,单侧开启或关闭。门板303的内部下方装有防盗锁305,保险箱3锁死时,所述的防盗锁305的可伸缩锁舌3051卡在面板302下方。一对气弹簧伸缩杆30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的箱体301的侧面内壁上和门板303的下表面,用于自动弹启门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面板302的开孔与门板303的形状尺寸相同,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型或其他形状,其他结构与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不做重复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济民,未经田济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0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