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0056.6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4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许强;赵志刚;杜荣欣;吉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源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气体 导流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尤其涉及到一种质子交换膜氢空燃料电池的流场板结构,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燃料电池导流板的进气孔和出气孔过渡处均是采用金属垫片支撑,但是由于金属材料有易腐蚀性,加工成本较高,且容易与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而导流板流道通常采用的是单通道蛇形流场,路径较长,气体流动受到的阻力较大,从而气体不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流场中,降低了电极的发电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这种结构设计采用导流垫取代金属垫片,解决了金属垫片使用寿命不长的缺点,并采用双进气孔加平行蛇形流道的结构设计,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有了明显提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为解决传统燃料电池导流板上使用金属垫片所产生的各种弊端,而设计一种新型导流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是采用双气孔进气,单气孔排气,流道为平行蛇形流道。其特征是:双进气孔供气,单气孔排气,流场为平行蛇形流场,进气孔和出气孔与流道过渡处安装有导流垫。导流垫采用了和板体一样的材质,不仅起了支撑作用,还避免了与反应物发生氢化反应,加工和组装都比较方便,同时电池主体导电率也显著提高,密封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进出气口处为弧形设计。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避免了与反应物发生氢化反应,电池主体导电率也显著提高,反应气体应力分布均匀,气密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的氢气面板体总体结构
图2为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的空气面流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的导流垫的主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的密封圈一体化结构。
具体实施方案:
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由以上的附图给出:
图1是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的氢气面板体总体结构图:板体(1)、进气孔(2)、进气孔(3)、导流垫(4)、斜坡(5)、平行蛇形流道(6)、出气孔(7)、密封圈(8)、导流垫密封槽(8’)、导流槽(9)、导流垫(10)、导流垫(11)、平行通道流场(12)、板体密封槽(13)、气体交汇区域(101)。
下面综合附图对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导流板结构进一步说明。
图1所反示为氢气面,反应气体从进气孔(2)、进气孔(3)进入,流过导流槽(9),经过斜坡(5)进入平行蛇形流道(6),最后汇总流入到气体交汇区域(101)处,从出气孔(7)流出,板体的外围通过密封圈(8)来密封,双气孔进气通过减少气体流经路径,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气体的阻力。
图2所示为空气面,空气面的结构为平行通道流场(12),与平行蛇形流场(6)相对位置成90度,氢气面和空气面使用的密封圈形状、尺寸一致。
图3所示,导流垫(4)、导流垫(10)、导流垫(11)的结构,导流垫一面为导流槽(9),另一面为密封槽(8’)。尺寸大小可根据板体上进出气孔处加工的凹槽的大小来设计,起到了分流气体的作用,使得气体能够均匀的进入流道中,其材质和板体一致,导流垫密封槽与板体上密封槽,通过导流垫和板体组装后形成一个整体,加工和组装简便,避免发生氢化反应,使电池的寿命得到延长。弧形密封圈的结构设计,减少死角,分散了气体的集中应力,极大的提高了密封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源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源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00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