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踏步骨架总成检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39620.2 | 申请日: | 2012-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0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福源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踏步 骨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检测用具,尤其涉及一种踏步骨架总成检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坐标测量机,它是指在一个六面体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表现几何形状、长度及圆周分度等测量能力的仪器,又称为三坐标测量仪或三坐标量床。三坐标测量仪是一种具有可作三个方向移动的探测器,可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导轨上移动,此探测器以接触或非接触等方式传送讯号,三个轴的位移测量系统 ( 如光学尺 ) 经数据处理器或计算机等计算出工件的各点坐标(X、Y、Z)及各项功能测量的仪器。三坐标测量仪的测量功能应包括尺寸精度、定位精度、几何精度及轮廓精度等。
但是运用传统的三坐标机测量工件,效率低下且测量的精度不高。
现有技术中,汽车车身的各大分总成生产完成后,由专用的焊装总成检具来检测其尺寸精度和匹配性。国内传统的踏步骨架总成检具按照摆放方式分为平放式和立放式,但是不管哪种式样的踏步骨架总成检具,检测精度均较低。当汽车总成装完成后,由于踏步骨架总成尺寸精度不匹配而导致汽车返修的情况比较多,且返修时间长,会大大降低汽车装配效率,同时增加了汽车装配成本。
面对现代化汽车产业对于零部件加工的单位时间内产能越来越高,且为满足人们对于汽车性能日益挑剔的要求,汽车部件检测领域急需一种能够高精度、高效率的检测工件精准度的器械。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踏步骨架总成检测不精确且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踏步骨架总成检具。
技术方案
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踏步骨架总成检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旋转机构、检具本体和推拉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二L型立柱和水平横板,所述的第二L型立柱的下端固定在第一立柱上,所述的水平横板与第二L型立柱垂直,水平横板的左端与第二L型立柱的上端活动连接。
所述检具本体位于底座上旋转机构的一侧。
所述推拉机构位于旋转机构的另一侧;所述的推拉机构包括第三L型立柱、推拉杆和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固定在第三L型立柱的上部,所述推拉杆穿过固定块中心孔且可来回移动,所述的推拉杆与水平横板垂直。
所述的检具本体由45号钢加工而成。
所述的旋转机构和推拉机构均由45号钢、航空铝加工而成。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踏步骨架总成检具,用于测量型面及孔位,相对于传统三坐标测量工件,可以方便、快捷地检测产品是否合格,检测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维护、保养费用低廉,可实现在线随时测量工件,大大降低了成本,且质量检测和反馈及时,有效提高了工件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底座 2. 推拉机构 201. 第三L型立柱 202. 推拉杆 203. 固定块 3. 旋转机构
301. 第一立柱 302. 第二L型立柱 303. 水平横板 4. 夹钳 5.检具本体 6.定位销 7.检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
如图1,一种踏步骨架总成检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旋转机构3、检具本体5和推拉机构2,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第一立柱301、第二L型立柱302和水平横板303,所述的第二L型立柱302的下端固定在第一立柱301上,所述的水平横板303与第二L型立柱302垂直,水平横板303的左端与第二L型立柱302的上端活动连接。
检具本体5位于底座1上旋转机构3的一侧。
推拉机构2位于旋转机构3的另一侧;所述的推拉机构2包括第三L型立柱201、推拉杆202和固定块203,所述的固定块203固定在第三L型立柱201的上部,所述推拉杆202穿过固定块203中心孔且可来回移动,所述的推拉杆202与水平横板303垂直。
检具本体5由45号钢加工而成。
旋转机构3和推拉机构2均由45号钢、航空铝加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福源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福源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96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