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盗保险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39248.5 | 申请日: | 2012-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1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董倩;徐星;牛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倩;徐星;牛玉洁 |
| 主分类号: | E05G1/10 | 分类号: | E05G1/10;E05G1/026;E05G1/024;E05B47/00;E05B63/14;E05B35/00;E05B19/26;E05B65/5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200093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保险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盗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盗保险箱。
背景技术
保险箱是人们保存贵重物品的主要工具,其保险作用是依赖保险箱本身的坚固和重量(一般做得特别沉重)以及保险锁具的防盗功能来实现的。从其安置方式来看有两种,一种是外露摆放式,另一种是嵌入隐蔽式。虽然现有的保险箱结构各有千秋,但都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正面可见密码锁和暗锁孔,有的还有把手,给盗贼偷窃提供方便;一些小型保险箱,质量轻,移动比较方便,为盗贼携箱潜逃提供了方便;嵌入式的保险箱一般是在箱体与墙体接触的地方用膨胀螺钉固定,与墙体的结合不紧密,而且箱门仍是外露的,无隐蔽性可言;保险箱没有安装防盗报警装置,有些保险箱虽然安装了防盗报警装置,但是其仅在撬门过程中才报警,报警不及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盗保险箱,该保险箱嵌入墙体内,隐秘性强,防盗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防盗保险箱是在现有保险箱的基础上开发而成,它具有原保险箱的基本结构,即箱体、内门和安装在内门上的防盗锁,为了避免内门的防盗锁外露,造成墙面不平,本实用新型特意在内门之外安装了一外门,外门与嵌入的墙面齐平,外门内侧设置有弹性卡块和磁性锁块,弹性卡块起关闭作用,磁性锁块与专门配置的磁性钥匙配合,依靠磁力打开外门。此外门的设计,使保险箱从外门不易被看见,而且外门上没有任何用力之处,不用专用磁性钥匙很难被打开,使保险箱更具保险性。
进一步,为了在安装时更好的固定保险箱,提高防盗性能,在箱体的前、后外框上分别固定有箱体嵌固件,该箱体嵌固件为焊接在箱体前外框上的前钢丝网和焊接在箱体后外框上的后钢丝网,其连接墙体,使墙体与保险箱固定为一体,不易分离、脱离。
进一步,为了提高报警的及时性,在内门的外边缘对称安装有两个电子防盗报警探头,两电子防盗报警探头之间形成的探测线紧邻防盗锁。在外门被打开后,在未解除报警的情况下,只要任何物体接近防盗锁,即进入防盗报警探头的探测范围内,就可发出报警,比现有的报警器要在撬门时才报警提前了一个时间段,该报警探头设计在内、外门之间,也可以避免误报警,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墙体做载体,通过墙体走暗线的方式,将控制线随客户的要求走到其它地方接声、光报警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市面上出售的保险箱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1)、采用独特的外门设计,隐蔽性好,而且外门不易打开;
2)、采用与水泥砂浆混为一体的嵌固件嵌入墙体,移动保险箱困难,提高了保险性;
3)、合理的电子报警探头设计,报警准确可靠,提前报警,防盗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盗保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盗保险箱正面与墙体固定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防盗保险箱背面与墙体固定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防盗保险箱主要由箱体7、内门3、外门2、前钢丝网5、后钢丝网8、两个电子防盗报警探头4和磁性锁块10构成。内门3上安装有防盗锁6,如密码锁或防盗暗锁。两个电子防盗报警探头4对称安装在内门3的外框边缘,该两电子防盗报警探头4之间形成的探测线刚好邻近防盗锁6,达到提前报警作用。外门2安装在内门3之外,外门2与嵌入的墙面齐平,其表面无手把等其他凹凸,外门2内侧设置有弹性卡块1,用于关闭时卡紧,磁性锁块10设置在外门2内侧,磁性锁块10可以与专门配置的磁性钥匙配合,从外门2外侧通过磁力打开外门2。
如图2、图3所示,在箱体7前外框上焊接有前钢丝网5,在箱体7后外框上焊接有后钢丝网8,钢丝网的外端为弯钩状,在安装保险箱时,该前钢丝网5和后钢丝网8与墙体11固为一体,从而固定保险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倩;徐星;牛玉洁,未经董倩;徐星;牛玉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92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