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阶梯型铝极耳与电路板导电片的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7664.1 | 申请日: | 2012-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4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童庆松;潘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22 | 分类号: | H01M2/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梯 型铝极耳 电路板 导电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阶梯型铝极耳与电路板导电片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用于不同结构的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特别适用于大功率锂电池或锂离子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可移动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的锂离子电池包括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钢壳锂离子电池和塑料壳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主要分为卷绕式和层叠式两大类。制备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时,首先制成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再采用铆接、超声波点焊或激光焊等方式,在正极极片上连接用来传输电流的铝极耳,然后在铝极耳上用铆接、超声波点焊或激光焊等方式连接上镍极耳的一端(即“转镍”),最后将镍极耳的另一端连接到IC电路板上。正极极片到IC电路板之间存在“铝-铝”、 “铝-镍”、“镍-铜”连接点或焊点。由于这些连接点或焊点属于点连接,连接点或焊点的面积小,存在连接或焊接不牢、虚连接或虚焊、连接点或焊点间接触电阻大、连接点或焊点易于在存放或使用过程被氧化等问题,使制备电池存在批次性能不稳定等问题。电池放电时,特别是大电流放电时,连接点或焊点存在电阻过大、不均匀,导致发热量过大等问题,明显减弱了电池对外做功能力,电池使用的不安全性增强。在充电时,可能因连接点或焊点存在上述问题而造成充电困难,引起电池的发热、燃烧等安全隐患。为此,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试图在铝极耳上镀镍或其它合金,以实现减化电池的制备步骤和改善批量电池一致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专利200820009887.0涉及一种在铝带基材一端表面覆上镍、铜、锡或其它可以直接上锡的金属的铝极耳。实用新型专利ZL2008202125092涉及一种锂电池铝极耳,包括带状铝条,在铝条的一端有化学镀镍层。申请号200810143389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耳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在铝基体层一端的上下表面用电镀或非电镀的方法形成结合牢固的非铝金属层,如镍或锡镍合金层。实用新型专利200820215661.6及申请号为200810236321.6的发明专利均涉及一种一端有镍层的铝极耳。其中,镀镍层呈包裹式或在极耳片体的一端的正反两面或只在正面或只在反面上。实用新型专利200920063603.0涉及一种在铝材的一端复合了非铝合金的极耳。申请号2010101101270的发明专利涉及在SUS430不锈钢带、铜带、铝带、镍带基底的一侧端部先镀覆一层镍镀层,再镀覆一层锡镀层的方法,以制备极耳。实用新型专利200920058776.3涉及一种不需转镍的铝极耳结构,其正极在铝极耳外镀镍。实用新型专利200920042215.4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电池使用的铝极耳卷料,该种铝极耳与卷盘之间有一段镍金属或镀镍层。
由于正极极片到IC电路板之间的连接部位主要起着导电和散热作用。在进行大电流充放电时,以上连接部位可能因受热膨胀,影响连接性能,造成连接点接触电阻的变化,因此,在采用镀层铝极耳的锂电池中,铝条、铝与镀层之间形成合金的界面以及镀层本身的电阻率、导热系数及线膨胀系数均对导电和散热作用有影响。
从电阻率来看,在20℃时,常见金属的电阻率分别为铜1.678μΩ·cm,铝2.65μΩ·cm,镁4.39μΩ·cm,镍6.93μΩ·cm((Hohn A. Dean, Lange's Chemistry Handbook,第15版,出版社:McGraw-Hill, 1999年),铝合金的电阻率分别为,铝硅镍合金5.95μΩ·cm,铝铜镍合金5.95μΩ·cm,铝镁镍合金9.12μΩ·cm(郑峰主编,铝与铝合金速查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7.第1版)),可见,通常铝合金的电阻率比纯铝和纯铜的大一倍以上,而与镍的电阻率相差不大。在极耳上通过大电流时,铝条与镀层中间形成的合金部位的发热量大。而当镀层为镍层时,镀镍层的发热量也较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7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成本新型锂电池接线耳
- 下一篇:一种分层式LED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