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小区雨水收集截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6218.9 | 申请日: | 2012-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0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柴宏祥;何强;申随兵;李更生;邓轲;陈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B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小区 雨水 收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小区雨水收集截污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是城市水循环和区域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雨水问题就愈发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加大;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很多还只停留在如何尽快地将城市雨水直接排放和简单地依赖“雨污分流”等传统观念上,这将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雨水问题不仅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社会问题。
20世纪90年代,美国暴雨管理专家开发了一种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原理,基于源头控制的多点微观暴雨控制策略,即低影响开发(LID)。LID注重因地制宜,通过一系列保护性设计,生物滞留、过滤渗透、净径流储存等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生态化处理,尽量恢复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做到对城市降雨径流水量和水质的控制。另外,低影响开发技术较传统雨洪控制技术还有建设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
目前,LID技术在国内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暴雨径流控制在我国的应用还仅限于城市的局部地区,应用范围小,对先进技术支持的规划和设计工具应用水平较低或没有应用,造成了工程应用的效果并不明显。在城市规划层面,还没有专门的以防洪、水质保护和景观综合效应为目的的城市暴雨径流管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很少考虑对暴雨径流的综合控制。
中国大多数城市人口密度大、缺水、降雨径流污染严重,内涝频发,生态环境压力大,因此,开发基于LID理念的相关技术有迫切的需要。另外,国内蓬勃发展的小区开发和城市改造也为LID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时机和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基于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的雨水源区促渗、截污理念,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小区雨水收集截污系统。降雨时,城市绿色建筑小区收集的雨水接入该系统的进水口,之后雨水在该系统内被蓄积、储存、渗透及吸附、过滤,最终达到对雨水在源区内促渗、截污,即对雨水水量和水质控制的目的。该系统适用于不能提供大片雨水集中生态处理所用绿地的绿色建筑小区,每个子系统占地面积少,子系统之间用子沿途渗透排放系统连接,连接相对灵活,因地制宜,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子系统之间相对位置;运行费用低,且有一定景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小区雨水收集截污系统,其特征是:由设在低势绿地内的多个子系统串联组成,所述子系统由子截污渗透系统和子沿途渗透排放系统组成。
所述的子截污渗透系统,由进水管、集水井A、持水花园A、持水花园B、填料井、集水井B、出水管、井外的外部透水填料层组成。进水管接到带不透水井盖的集水井A左下部。出水管接到带不透水井盖的集水井B右上部。顶部设有井箅的填料井位于集水井A和集水井B之间。持水花园A和持水花园B位于填料井上部前后两侧。集水井A右上部与持水花园A、B共用挡墙处设有集水井A的溢流出水口,亦即持水花园进水口。持水花园A、B外围挡墙设有用于系统外部雨水进入的类锯齿形的挡墙进水口。填料井与持水花园A、B共用挡墙处设有持水花园A、B的溢流出水口,亦即填料井进水口。填料井上部为集水区,下部为填料层,右侧挡墙为穿孔透水墙,其上部设有溢流口。
利用所述的子截污渗透系统,绿色建筑小区收集的雨水从第一个子截污渗透系统进水管进入集水井A,集水井A内收集的雨水一部分由除与填料井共用的不透水墙外的三面透水墙和透水底面渗入外部透水填料层,一部分与持水花园A、B接壤的进水口溢流进入持水花园A、B;持水花园A、B收集的系统周围雨水由持水花园类锯齿形的挡墙进水口进入;进入持水花园内部的雨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暂时在持水区内被持流和截污,超出部分雨水由与填料井接壤的出水口漫流跌水进入填料井;进入填料井的雨水被过滤后,一部分通过透水砖砌成的透水底面渗入井下面的外部透水填料层被蓄积或渗入地下,一部分由与集水井B共用的穿孔透水墙渗入集水井B,超出填料井容纳能力的雨水由集水井上部的溢流口溢入集水井B;集水井B内收集的雨水一部分通过除与填料井共用的穿孔透水墙外的其他三面透水墙渗入井外部透水填料层,一部分通过出水管溢流进入子沿途渗透排放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6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钢结构伸缩缝的滑动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组合洁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