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5257.7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1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苏东权;华维安;梁忠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1/00;G09F9/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151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模块 及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该显示装置中发光模块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设备如手机、摄影机、照相机、游戏机、手表、音乐播放器、显示屏幕、数字相框等产品,大多具备有用以显示使用信息的屏幕,由于屏幕本身并非发光显示组件,故需由发光模块来提供显示时所需的光源。
一般发光模块结构可分为直下式光源(bottom lighting)与侧入式光源(edge lighting)两种;其中,由于侧入式光源之发光模块是采用薄化导光板的侧入式发光模块,故可降低发光模块之整体厚度而达到薄型化显示装置之设计需求。
传统上,侧光式发光模块主要是由基座、光源、导光板、反射板(reflective sheet)及复数光学膜片所组成;其中,将导光板安装至基座时,其组设方式是在导光板上设置定位结构(如凸耳等),另在基座上设有相对应的凸柱,通过导光板的定位结构及基座的凸柱相互配合,以将导光板结合定位在基座上。
然而,由于基座及其凸柱是属金属材质,当光源照射进入至导光板时,光线照射凸柱并反射后会在凸柱邻处及在导光板的可视区处产生亮度明显不均匀的现象(Mura),造成屏幕显示时的瑕疵;为此,如何改善发光模块亮度不均的现象是技术人员要考虑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发光模块,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发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模块包括:一基座;所述的基座具有至少一定位柱;一反射组件;所述的反射组件设置在该基座上;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迭置在该反射组件上;该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定位槽,且至少一表面具有复数微结构,该定位柱是容置在该定位槽中;一光源;所述的光源设置在该基座上,并位于该反射组件及该导光板的一侧边;以及一遮光片;所述的遮光片夹设在该反射组件及该导光板之间,并对应该定位柱的位置而位于该些微结构的底侧。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发光模块以及一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是位于该发光模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模块是将遮光片设置在反射组件及导光板之间,并对应定位柱的位置而位于微结构的底侧,通过遮光片吸收照射到定位柱而反射的光线,以避免反射后的光线在定位柱邻处及导光板的可视区处产生亮度不均匀的现象(Mura),进而提升显示屏幕的良率,并达到薄型化显示装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第一图是本实用新型之发光模块的俯视图;
第二图是本实用新型之发光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第三图是本实用新型之发光模块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第四图是本实用新型之发光模块的组合剖视图;
第五图是本实用新型之发光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第六图是为本实用新型之发光模块再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第七图是本实用新型之显示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模块,以达成亮度均匀的发光模块。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模块,以避免在导光板的可视区处产生亮度不均匀的现象。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系为一种发光模块,包括基座、反射组件、导光板、光源及遮光片,
基座具有至少一定位柱,反射组件设置在基座上,导光板迭置在反射组件上,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定位槽,且至少一表面具有复数微结构,定位柱系容置在定位槽中,光源设置在基座上,并位于反射组件及导光板的一侧边,遮光片夹设在反射组件及导光板之间,并对应定位柱的位置而位于微结构的底侧。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其反射组件在设置有遮光片的位置处可设为镂空,以降低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避免在导光板的可视区处产生亮度不均匀的现象。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前述发光模块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结合在发光模块上。
请参照第一图至第四图,本实用新型之发光模块1包括一基座10、一反射组件20、一导光板30、一光源40及一遮光片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52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